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推荐新闻 >
双柏县丨全国文明村妥甸镇丫口村:乡风文明促振兴
发表时间:2025-10-10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杜珊珊)丫口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妥甸镇西南部,距县城仅12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34个自然村,国土面积34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底,总人口169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7%。近年来,丫口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路径,在多个方面契合全国文明村标准,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荣获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2025年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发展富民强村产业,夯实乡村经济基础

文明需要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是根本。丫口村立足自身实际,构建多元产业体系,激活发展新动能。

传统产业稳根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面对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产业结构单一现状,丫口村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县镇关于产业发展的各项举措,带领村民们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构建起了“传统产业稳根基、特色产业促增收、三产融合添活力”的产业体系。

村党总支书记郭旺全介绍:“粮食和烤烟是咱们丫口村的‘老底子’,可不能丢。我们通过推广优质品种、科学种植技术,让大家种得安心、收得踏实。”

丫口村坚守2350亩耕地红线,稳定粮烟种植面积。通过推广优质品种、科学种植技术,自2021年以来,全村粮食总产量平均稳定在230.6吨,2024年烤烟产值突破633.6万元,保障了粮食安全与基本经济收益。

特色产业促增收。在稳定传统产业基础上,丫口村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组织村民去外地学习先进种植经验,邀请专家来村里指导,近年来推广澳洲茶树种植800亩、贡菜种植200亩。澳洲茶树精油因独特香气和药用价值深受市场欢迎,年产值达300万元;贡菜脆嫩且营养丰富,深加工产品畅销省内外。特色产业兴起直接带动20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5000元。

村民刘培红笑着说:“我家种了20亩澳洲茶树,去年卖茶树枝就赚了3万块,比以前种玉米强多了。村里还会组织技术培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现在大家都很注重科学种植,互相交流经验,村里的种植氛围可好了,这也是文明建设带来的好风气啊。”

三产融合添活力。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丫口村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村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目前,全村已培育农业经营主体68家,建成家庭农场12个、电商服务站3个。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打造,丫口村的农产品附加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村里还积极吸引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效常态治理维护,打造宜居和美家园

走进丫口豹子箐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绿树成荫的庭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背后,是丫口村长期以来坚持生态宜居理念,实施长效治理的结果。

制度创新夯根基。为了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丫口村推行了“垃圾清运费收缴+周一集中清扫+月度红黑榜”制度。通过收取垃圾清运费,解决环境治理的资金问题;通过周一集中清扫,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通过月度红黑榜评比,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村民王大爷说:“这个制度好,大家都有责任维护村里环境。现在村里干净整洁,住着开心。而且通过红黑榜评比,大家都争着上红榜,谁也不想上黑榜丢人。这种你追我赶的氛围,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也让村里的文明风气更浓了。”

示范引领促提升。豹子箐村民小组的变化是丫口村生态宜居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工程,豹子箐的面貌焕然一新。白墙黛瓦的民居与绿树繁花相映成趣。如今,豹子箐村民小组已成为全县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其经验正在全村推广。在豹子箐的示范引领下,丫口村的其他村民小组也纷纷行动起来,共同打造美丽乡村。

豹子箐村民小组组长李红波说:“我们组能有今天的变化,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其他村组会来学习我们的经验,我们也特别自豪,希望全村、全镇都能变得和我们一样美。现在大家都自觉地养成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环境。这种爱护环境的意识,就是我们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群众参与聚合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是丫口村村民的共识。为了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村里通过召开户长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同时,还组建了环保志愿队,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丫口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村。

村民李维付说:“以前村里环境差,大家都不太在意。现在通过村里的宣传和引导,我们都认识到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地参与环境整治,看到地上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这种爱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已经成为我们村的一种新风尚。”

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村民精神风貌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丫口村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构建“阵地+活动+榜样”的文明实践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理论宣讲浸民心。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丫口村组建了“田间宣讲团”,由村委会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带头致富的党员等组成宣讲队宣传党的理论和宣传惠民政策。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读书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田间宣讲团”成员周相伟说:“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政策、讲道理,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看到乡亲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我们特别有成就感。”

移风易俗树新风。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丫口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立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宴席标准、礼金限额等事项,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现象。如今,丫口村的婚丧嫁娶活动更加简约、文明,村民们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

红白理事会会长李君雯说:“以前村里办红白事,大家节约意识都不高,浪费特别严重。现在我们制定了规定,大家都遵守,既节省了开支,又形成了好风气。而且通过宣传和教育,大家的观念也转变了,不再把办酒席的规模和排场看得那么重要,而是更注重关系融洽。”

典型选树引风尚。为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丫口村常态化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评选爱党爱国星、诚实守信星、遵纪守法星等十个方面的文明户,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不仅在村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还激发了村民们争当先进的热情。目前,丫口村共有镇级“十星文明户”14户、村级“十星文明户”72户。

“十星文明户”代表郭旺付说:“能被评为文明户,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我会继续保持,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家的门上挂着‘十星文明户’的牌子,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成为文明村民。”

繁荣兴盛乡村文化,传承乡村历史文脉

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丫口村注重保护发展乡村文化,注重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善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设施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台、理论宣讲室、健身活动室、科普宣传室等,配备相应的活动用具。提升改造农家书屋,融合村史馆建设,记录展示丫口村发展历程和大事记,收集凝聚乡村变迁劳动工具、生活用具等,营造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文化氛围,凝聚齐心发展共识。

村民罗艺说:“我们平时可以来村文化活动室下象棋、看书,这些东西都很齐全,大家也可以坐在一起交流,农忙之余很放松。”

丰富乡村文化活动。村里组建了彝族歌舞队、农民篮球队等文体队伍,定期开展“火把节”“丰收节”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去年以来,村里共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达到了数千人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丫口村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获得感增强。

村民尹国望说:“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村里还经常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让我们更加注重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加强创新乡村治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良好的治理是文明村长治久安的保障。丫口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治理方式,用好“微网格”,构建起“三治融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万事开头难,创建工作开始推进时,群众参与度不高、认可度不够,丫口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带头,党员先行。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户长会、广播等在全村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在田间地头,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难题暖民心,大力引导群众参与和观念转变。镇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一次次进村入户召开户长会,宣传动员,通过不断地宣传引导,全村人的观念逐渐转变。

村党总支书记郭旺全说:“‘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我们办事更透明、更公正,也让乡亲们更放心。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才能把村里的事情办好。”

创新治理方式。采取镇村工作组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到村组制度。镇村工作组深入基层,与村组紧密对接,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治理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积极探索运用“积分制”管理模式,将村民的文明行为进行量化积分。村民在参与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遵守村规民约等方面的良好表现,都能转化为相应的积分,积分可兑付成为生活用品,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内生动力。

坚持“三治”融合。致力于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发展筑牢制度根基。在自治方面,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协商机制,让村民充分参与到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中来,真正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法治是乡村治理的保障,加强普法教育,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同时,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德治则注重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坚持将“十星文明户”评选工作与全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紧密挂钩,紧密贴合村情民情实际,以道德的力量激励村民向上向善,推动乡村形成文明新风尚。

从昔日的山区贫困村到如今的全国文明村,丫口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站在新的起点上,丫口村将继续锚定目标,奋力书写更加美丽、富裕、文明的乡村新篇章。

 
上一篇:彝人古镇社区“双节”同庆: 月映家国 情暖古镇 共话民族团结一家亲
下一篇:双柏县丨妥甸镇丫口豹子箐村:村美人和气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