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大理巍山丨非遗传承进校园 民族团结一家亲
发表时间:2023-04-20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巍山县致力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出巍宝山乡中和小学、安乐小学等一批非遗传承特色学校,让非遗文化滋润学生心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月11日上午,在巍宝山乡中和小学,一群孩子正在巩固练习彝族少儿打歌《山妮惹》,阵阵悠扬的竹笛、芦笙的声音响彻校园。

该校自行编创的彝族少儿打歌节目《山妮惹》曾经获得全国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云南省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金奖等国家、省、州、县级奖。中和小学继承并发扬当地民族文化,把彝族少儿打歌列入学校文体活动的主要内容,每天课间、课外都开展打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热爱彝族打歌、学会彝族打歌、参与彝族打歌。“山妮惹”来自彝语的同音,意思是山里的彝家娃娃。它用民族乐器芦笙、笛子,以自唱、自吹和自跳为该节目的主要特点。正如歌词唱的一样:怎么想就怎么跳,怎么跳就怎么唱。彝家娃娃把对祖国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尽情地表现在每一个舞蹈动作里,每一句歌词里。

4月11日中午,烈日下,巍宝山乡安乐小学教师刘世康专心致志地指导少儿舞龙节目《舞小龙》。

安乐小学是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生活比较贫乏。2014年,刘世康将身体素质好,热爱舞龙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组建了安乐小学第一支舞龙队,最初的龙具只是用拖把棍加上绳子,然后进行简单的训练和课余表演,即便如此,还是受到了师生的喜爱,对树立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身体,丰富课余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学校重视,舞龙队很快有了正式的龙具,并经常邀请舞龙非遗传承人祝家雄到校指导,通过实践训练和有益探索,编排出少儿舞龙节目《舞小龙》,弘扬龙文化,传承龙的精神。

巍山县是唐代南诏国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至今还保留着大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巍山县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县级文化部门挖掘整理,推出了彝族打歌、彝族扎染、南诏古乐、高台社火等一批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品,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全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州级11项,县级72项;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10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7人,州级5人,县级97人。

巍山县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突出展示全县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形成了老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孩子与社会共同互动的发展趋势 。学生们在观察、触摸、讨论中了解非遗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之美,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学生们了解身边的非遗,在参与、了解和热爱中,树立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营造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校园氛围,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

 
上一篇:大理巍山丨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座谈会提出凝心铸魂 同心同向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跨越发展
下一篇:大理鹤庆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