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双柏丨石咢嘉镇:种养循环“牵”出肉牛产业新速度 绘就乡村振兴富农图
发表时间:2025-09-13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牛舍里肉牛膘肥体壮,田埂上饲草郁郁葱葱,粪污变肥料滋养土地,订单销路稳稳当当……”走进楚雄州双柏县石咢嘉镇,一幅“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循环农业图景扑面而来。近年来,双柏县石咢嘉镇依托气候优势,锚定“生态优先、循环发展”思路,以肉牛养殖为核心,创新推广“饲草+畜牧”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种止撂、种养双收”的产业振兴路。目前,全镇肉牛存栏超2.1万头,畜牧产值达6.63亿元,昔日的“闲置资源”变成了如今的“增收宝库”。

“粮草兼顾”破题,让撂荒地变身“致富田”

“以前地里荒着没人种,现在种上青贮玉米、巨菌草,既能喂牛又能卖钱,一亩地多挣350块!”石咢嘉镇老龙村农户算起“田埂账”,满脸笑意。为破解“耕地撂荒”与“饲草短缺”双重难题,镇里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为原则,打响耕地流出整改攻坚战——累计找回耕地1.0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新增饲草种植2800亩,种植青贮玉米1.16万亩、巨菌草4600亩,既守住了6.16万亩耕地红线,又为肉牛养殖备足“口粮”。

土地盘活有妙招。镇里推行“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管理权收回”模式,把420户农户的2800余亩闲散土地集约起来,引入农业经营主体连片种植,农户既能拿租金,年底还能分红利。同时,通过“五个结合”(专项资金、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农机推广、轮作倒茬)推动撂荒地复耕,202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66万吨,饲草及绿肥作物种植超3.3万亩,真正实现“稳了粮袋子、填了牛肚子、鼓了钱袋子”。

“种圈齐抓”提速,全链条激活养殖动能

“有了青贮饲料厂,再也不愁冬天喂牛;建了标准牛舍,肉牛长得更快;还有直销线路,卖牛不用找中间商!”密架村养殖大户王景禄的话,道出了石咢嘉镇肉牛产业的“全链条优势”。镇里依托4个青贮饲料加工厂,建成40亩饲草种植示范区,组建14个饲草合作社,年产量预计超30万吨,通过“订单农业”让农户种饲草有底气;2023年以来,累计改造新建标准化牛舍620户1.6万平方米,让肉牛“住得舒心、长得壮实”。

产销两端齐发力。针对无劳动力低收入户,镇里推出“合作社+农户+企业代养”模式,80户农户寄养130头小牛,预计产值超160万元;以密架大牲畜交易市场为枢纽,打通重庆、广东2条直销线路,已销售肉牛7000余头,销售额达9400万元,彻底解决“养得好、卖不出”的难题。在老龙村等7个示范村,养牛户年均增收7.85万元,最高达35万元,“养好一头牛、带富一村人”成为现实。

“技防融保”护航,为产业发展添底气

“以前养牛靠经验,现在有技术员上门教冻精改良,还有贷款和保险兜底,咱们敢养、也会养!”说起产业保障,慧丰合作社负责人竖起大拇指。石咢嘉镇把“科技+政策”作为肉牛产业的“双引擎”:建成14个肉牛冻精改良点,年均改良7050胎以上,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良品种覆盖率持续提升;通过“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开展养殖技术培训24期2891人次,选送大户赴北京、昆明学习先进技术,肉牛强制免疫密度达95%,抗体合格率100%。

政策红利暖人心。镇里创新“养殖+保险+信贷+贴息”扶持模式,设立3个“牛超市”,为186户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家庭实现养牛全覆盖;2023年授信“兴牛贷”1.06亿元,2024年8月前发放贷款3674万元,让农户“想养有钱、养殖无忧”。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养殖户抱团发展,每户年均可通过养牛、种草、务工增收8000元以上。

“党建引领”领航,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牛支书’带头养80头牛,党员结对帮我们解决饲草、防疫难题,跟着干准没错!”这是石咢嘉镇群众对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认可。镇里结合村级“大岗位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14个村(社区)56名“四职”干部带头养牛,密架村党总支书记刘文辉、党员王景禄等“领头雁”,成为群众眼中的“养牛标杆”。

党员帮带全覆盖。全镇推行“1名党员联系5户养殖户”机制,3300余户养殖户在饲草种植、疫病防控等方面获得精准帮扶;村党总支通过“三会一课”、院坝会宣传政策40余场次,覆盖2700余人,帮群众算清“养牛账”、学好“养牛经”。如今,“跟着支部干、养牛能致富”成为石咢嘉镇的共识。

从“撂荒耕地”到“饲草基地”,从“零散养殖”到“循环产业”,双柏县石咢嘉镇以“种养结合”为密钥,解锁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下一步,镇里将持续延伸产业链,推动“养牛+粪污还田+有机种植”深度融合,力争2024年底肉牛存栏突破2.35万头,让“一头牛”牵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牛”动力。

 
上一篇:楚雄双柏丨石咢嘉镇:特色农业“三链同兴” 结出乡村振兴“致富果”
下一篇:云南楚雄:“石榴红”驿站激活互嵌式社区“一家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