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双柏丨石咢嘉镇:特色农业“三链同兴” 结出乡村振兴“致富果”
发表时间:2025-09-13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高海拔种药材,中海拔搞种养,低海拔兴热作”——走进楚雄州双柏县石咢嘉镇,一幅“立体式”特色农业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该镇立足高中低海拔梯度优势,以“头戴云药帽、腰挎种养链、脚穿热作鞋”为发展路径,推动中药材、种养循环、热区作物三大产业“百花齐放”,2023年中药材产值1.9亿元、畜牧业产值6.63亿元、热作产业带动户均增收超2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特色振兴路。

“云药帽”映山红,高海拔药材种出“康养富矿”

“以前山上荒,现在种黄精,务工能挣钱,土地还分红!”新厂村委会村民朱兴兰的话,道出了石咢嘉镇高海拔地区的产业变革。该镇紧扣县委“一县一业”布局,把中药材产业作为高山地区“致富方”,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56万亩,涵盖黄精、重楼等40余种,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药材)。

龙头带动让药材“种得好、卖得俏”。双柏民生中草药合作社投资400万元,在新厂村流转542亩土地种三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解决临时就业4500人次;州级龙头企业云南青山绿宝商贸公司链接86户农户,在6个村发展2000余亩中药材,年产值超6000万元。为破解种植难题,镇里开展技术培训21期2419人次,授信“云药贷”1380万元,培育红山、嘉社区2个“一村一品”中药材专业村,70余户种植大户成为产业“领头雁”。

药材还能变“文旅IP”。该镇依托“绿孔雀观光”“中元文化”两大品牌,打造新厂、新树等“药旅融合”示范村,推出黄精炖鸡、重楼泡酒等20道药膳,2024年中元节期间接待游客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余万元,让“药资源”变成“游资产”。

“种养链”环环扣,中海拔循环串起“增收密码”

“地里种青贮玉米喂牛,牛粪变肥料肥田,牛出栏能卖钱,一亩地能挣两份钱!”密架村养殖大户王景禄的“循环账”,是石咢嘉镇中海拔地区产业发展的缩影。该镇以“稳粮、优经、扩饲”为核心,构建“种—养—加”闭环,让土地“不闲置”、资源“不浪费”。

粮食安全是底线,产业增收是目标。全镇粮食播种面积4.97万亩,产量1.52万吨,同时通过“烟地套萝卜、玉米套药材”等模式提高土地效益,在耕地流出整改找回的1.04万亩土地上,打造6个萝卜连片示范基地。畜牧产业更是“重头戏”:建成4个青贮饲料厂,培育205个养殖合作社,打造“密架山猪”品牌,研发滇味香肠等5种衍生品;目前肉牛存栏2.1万头、生猪存栏5.3万头,畜牧业年产值6.63亿元,老龙村等7个示范村养牛户年均增收7.85万元。

产业链延伸让价值“再升级”。该镇实施核桃初加工项目,推动18万亩核桃提质增效,产值达2.1亿元;保护1200棵古树茶,提质6488亩茶园,规划建设古树茶博览馆,让“老茶林”变成“旅游打卡地”,实现“种得好”向“卖得好、效益好”转变。

“热作鞋”踏歌行,低海拔瓜果甜出“幸福滋味”

“咖啡红了、甘蔗熟了、人参果挂满枝,我们的日子也甜了!”鱼庄河沿岸农户的笑容,见证了石咢嘉镇低海拔热作产业的丰收。该镇深挖低热河谷资源,让“热土地”结出“致富果”,形成咖啡、蔗糖、热带水果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咖啡产业从“试验”到“规模”。2017年引进云南云山咖啡公司,如今带动300余户农户(含50户脱贫户)种植2700余亩咖啡,年产值350余万元,龙树村、新树村等6个村(社区)的农户,靠一杯“嘉咖啡”鼓起了钱袋子。

蔗糖产业“链”起蔗农好日子。该镇与新平恒诚糖业合作,培育8个古法红糖加工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蔗农”模式发展1.5万亩甘蔗,年产量3.3万吨,户均增收2.4万元,7户百亩以上种植户成了“蔗糖大户”。

热带水果拓宽增收路。在鱼庄河流域,流转900余亩土地种人参果,产值970万元;种植280亩沃柑、300余亩芒果,年产值超540万元,带动6000余人次务工。6名返乡电商人才还打通“线上销路”,让非遗火腿、古法红糖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最快当天就能送达消费者手中。

从高海拔的“药材绿”,到中海拔的“种养旺”,再到低海拔的“热作甜”,石咢嘉镇用“梯度发展”破解产业同质化难题,让每个区域都有“当家产业”,每个农户都能分享产业红利。如今,该镇正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特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让更多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上一篇:楚雄双柏丨妥甸镇:以“八清八好”绘就清廉村居新图景
下一篇:楚雄双柏丨石咢嘉镇:种养循环“牵”出肉牛产业新速度 绘就乡村振兴富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