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根基,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兴经济,抓党建促民生改善暖人心……”近年来,楚雄州双柏县妥甸镇将党建作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创新实施“10抓10促”工作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成效,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一幅景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抓振兴固根基,党建领航激活乡村新活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妥甸镇始终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核心任务,压紧压实镇村书记政治责任,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通过深化“组织化”实践,把党员干部、人才、群众“拧成一股绳”,精准消除返贫风险,党员干部抓乡村振兴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镇里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行动,积极回引大学生到村任职,如今村党总支书记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八成,平均年龄更趋年轻化,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主心骨”。
抓产业促增收,党建赋能点燃经济新引擎
“党组织带着干,产业发展有方向,我们增收有底气!”在妥甸镇,“党组织+”模式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镇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联建联治联产”行动,培育金雀花、冬季人参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与中药材种植,壮大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实现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2024年,镇里还新增“两品一标”认证,注册“涩八戒”人参果品牌,持续提升生态农产品影响力。为让群众腰包更鼓,镇里紧盯低收入群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收入稳定增长;建成马龙河零工幸福驿站,精准匹配用工需求;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多渠道拓宽增收路径。

抓治理优环境,党建聚力打造宜居新家园
“网格里有党员,矛盾有人解,环境有人管,住着踏实!”妥甸镇以党建为抓手,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实施“党建+网格化管理”,划分“十联户”单元,形成“员在户中走、户在格中定”的治理体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保持高位,康和社区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小村社区保留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镇里推行“党委+党支部+党员+群众”模式,党员带头参与,群众主动跟进,完成卫生户厕改建,建设县镇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其中小村社区大干田村成为全州“千万工程”观摩点,其“六个三”经验获省级肯定。全镇还评出众多“美丽庭院”,计划申报省州县绿美村庄,昔日乡村逐步变身“宜居花园”。
抓民生暖民心,党建兜底绘就幸福新生活
“‘朝夕驿站’管三餐、托小孩,党的服务太贴心了!”妥甸镇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聚焦“一老一小”,整合资源打造东兴社区“朝夕驿站”,提供就餐、托育等暖心服务;精准落实惠民政策,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较高水平,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推行“一窗办、一网办”改革,高效办结群众各类事项,办结率达100%。
同时,镇里组建“书记领航队”“志愿服务队”等六支队伍,开展政策宣讲、爱心救助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查姆湖示范教育平台,2023年获“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筑幸福美好家园。

从乡村振兴的“固本强基”,到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再到民生改善的“枝叶关情”,妥甸镇以“10抓10促”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让鲜红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