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于2013年10月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2017年1月县委、县政府提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目标,同年3月制定出台了《双柏县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围绕实施方案确定了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的目标,全面实施了“党的建设引领、发展动力增强、民生持续改善、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民族和谐创建”9大示范36项具体任务,落实了组织协调领导、宣传教育引导、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寺院管理、强化依法治理、提升民生水平、强化工作执行力8项重点工作,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全县紧扣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和2019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任务,坚持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双推进、相促进”,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和“三级书记”抓扶贫及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责任制,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州委“1133”发展战略,结合双柏实际,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努力把双柏建设成为彝州开放南大门、绿色经济示范县、生态文明先行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展示区,着力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5亿元、增长11.6%。
近几年来,双柏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典型,现推荐几个先进集体的做法和经验,以飨读者。
双柏县人民法院:立足司法本职 推进民族团结
双柏县人民法院成立于1951年1月,多年来,双柏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人民法院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的每一个环节。2018年12月,被楚雄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双柏县人民法院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多项制度,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了全院重点工作。设置电子显示屏播放民族团结宣传片,在官网、微信、微博开设专栏,结合双柏民族文化特点,对办公区域、大厅等文化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改造,在文化建设中弘扬法治。
双柏县人民法院始终把审判执行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载体,针对不同类型案件、不同少数民族当事人的文化、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调解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力量、宗族的风俗,把法律适用、民族习惯有机结合起来,促成案件调解,妥善化解矛盾,搭建起少数民族群众与法官的沟通桥梁;主动抓实涉少数民族纠纷回访节点,及时了解纠纷处理后续情况等。
双柏县人民法院始终把司法为民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暖心工程,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诉讼权利。加强干警对有关少数民族政策、风俗习惯、禁忌等的学习培训,开通“绿色通道”,在诉讼服务中心安排“双语”法官等。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双柏县人民法院结合“六进”和脱贫攻坚,定期组织法官深入各单位、企业广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机关干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提高企业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民族团结意识。
安龙堡乡:民族团结齐奋进 花鼓彝乡展新姿
安龙堡乡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全乡辖8个村(居)委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人口总数的95.8%。2018年脱贫出列,2019年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是安龙堡乡向县委县人民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全乡各族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该乡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创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相促进”的新路子,实现“华丽蝶变”。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治本之策。在稳步提升传统粮烟产业的基础上,以热作产业、畜牧产业和现代观光农业为抓手,大力发展以热作果蔬为主的沿江一带特色农业;在沿江热作产业开发方面,走“农民租地、企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打造规模化养殖小区和示范基地;在特色农业产业培育方面,着力发展林业及林下资源产业;在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着力打造红糖、细黄姜等一批土特产品,发挥电商平台优势等。
“安居”是“乐业”的保障,2016-2017年全乡共新建住房613套,其中,易地搬迁360户1290人,新农村建设住房253套。
夯实基础设施就是筑牢脱贫攻坚的根基。2015年以来,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组基础设施建设、随迁户建房补助等,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学、就医、饮水、出行等问题。
如今,走进安龙堡乡,平整宽阔的道路、独具特色的民居,彝乡群众喜在脸上、甜在心坎……
妥甸镇康和社区:“四强四搭四创”构建团结和谐社区
妥甸镇康和社区是双柏县为解决全县八个乡镇3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501人“搬得进、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于2018年新成立的社区。社区由汉、彝、白、哈尼、苗、回6个民族构成,少数民族占总人口43.4%。
康和社区自成立之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通过强化四项措施、搭建四个平台、创新四个品牌把党的关怀和民族政策落到实处,创建了“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强化四项措施,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领头羊”。强化组织促保障,把民族团结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同时还强化制度重常态,强化宣传造氛围,强化管理求长效。
搭建四个平台,畅通聚民心促发展的“连心桥”。搭建学习平台在共学中增进认同,搭建文化平台在共乐中增进情感,搭建帮扶平台在共居中深化互助,搭建就业平台在共事中谋求发展。通过党员到社区报到、干部与居民结对、社区班子成员分栋包干帮扶等方式,解决好民生的每一件事,同时先后组织了社区居民就业专场招聘会,加快了少数民族居民的脱贫致富速度。
创新四个品牌,树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擎天柱”。创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排查调处矛盾,维护民族团结,创建社区服务中心少数民族事务窗口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创建平安小区增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幸福感,创建红黑榜制度有效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爱尼山乡:民族团结铸和谐 凝心聚力促发展
爱尼山乡居住着汉、彝、白、苗、哈尼、傣等1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72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9.72%。爱尼山乡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全方位推进,使党的民族政策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的脑海中、心坎上。
通过合力打造“联合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近年来,争取到各种项目建设资金,完成了卫生室、村民小组村间道路建设等。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认真落实“七改三清”工作,继续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抢抓国家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民生投入成倍增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惠农资金及时发放,政务服务体系有效运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工作深入开展。
在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爱尼山乡培育了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打好“生态牌”,念好“山字经”。着力培育中药材产业,聚力打造效益农业。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带动模式。增强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自觉性,做精乡村旅游业。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过程中,爱尼山乡始终把推进民族文化繁荣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完成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切实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培育了民宿经济示范点、双柏县首家“书香民宿”等,还规划实施一批文物修复保护项目。
双柏县妥甸中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双柏县妥甸中学始建于1985年9月,曾三易其址。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基本达到标准化,现有在校学生2625人,其中有少数民族学生800多人。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活动中,双柏县妥甸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努力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取得了较好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方案,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创建活动形式。一是丰富宣传载体。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载体,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二是丰富教育内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班级”、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等,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三是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组织学生民族节日演出活动,充分利用音乐课开展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营造了“平等、团结、进取、和谐”的良好氛围。
深化活动内涵,夯实群众基础。学校把尊重民族风俗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切入点,利用彝族学生比较多的特点,学校组织开展民族歌舞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等庆祝活动;在节假日,学校领导带领班子成员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等,增进了友谊,促进民族大团结。
在示范创建过程中,妥甸中学结出累累硕果。一是少数民族学生中考上线率逐年提高。二是少数民族教师队伍不断成长,整体素质大幅提高。三是学校在民族团结创建中不断成长。
法脿镇李方村:全力打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说起双柏县的老虎笙、大锣笙和小豹子笙这“三笙”,不可不提李方村。李方村地处双柏县法脿镇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白竹山脚下,是彝族罗婺支系聚居的民族村落,全村55户186人。李方村先后被国家、省、州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等,2017年4月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双柏县首个获此殊荣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近几年来,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帮助下,李方村始终坚持生态和文化先行、保护与发展并重,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加快李方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打造。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蜕变成一个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提升人居环境为重点,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改造、特色民居提升改造、路灯安装、景观树木移植、人畜分离畜牧小区建设等项目。在大锣笙文化传承保护场所建设方面,以尊重传统传承文化为重点,实施了大锣笙祭祀广场、传习广场、表演广场等项目。在核心景观区打造方面,以廉政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施了防腐木栈道建设等项目,加入治政理家、邻里相处、为人建业等宣传教育内容。在产业发展方面,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扶持发展特色养殖等。
走进李方村,整洁的沥青路穿过村庄,青瓦绿瓦的安居房有序排列,门前花红草绿,屋檐下高高挂起的红灯笼,让人不胜向往。
双柏县城区清真寺:深入持久开展“六进”活动
双柏县城区清真寺位于妥甸镇东城社区元双公路旁,始建于2011年底,2013年9月,双柏县城区清真寺被州宗教局命名为和谐寺观教堂;2017年4月,被州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
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是:一、升国旗唱国歌成常态。自2018年1月26日在全省率先举行升国旗仪式以来,深入持久开展“六进”宗教场所活动,除了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举行升国旗仪式外,还充分利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节点,举行升国旗仪式,激发信教群众的爱国情怀。
二、宪法和法律法规进寺院。城区清真寺寺管会及时组织信教群众学习《宪法修正案》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发布后,城区清真寺认真学习贯彻,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教务活动及财产管理,不断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寺院。在寺院内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通过讲经讲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和宣传,每年组织开展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等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信教群众的日常生活。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寺院。双柏县城区清真寺教职人员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从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作为讲经讲道的重要内容。
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寺院。2017年以来,成立了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
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进寺院。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宣传会议,悬挂彝汉双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标语,粘贴永久性宣传标语,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并向信教群众发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手册、宣传资料等。
洒冲点村:打造幸福“安乐窝” 四弦欢歌颂团结
洒冲点是双柏县在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的一个安居工程典范,原是一片荒僻之地,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在推进洒冲点建设中,县、乡党委、政府以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统领,着力改善青香树村委会彝族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做到示范创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相促进”。
2016年底,以打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目标,洒冲点村作为青香树村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建设项目。2018年底,共有75户彝族同胞搬迁入住。
洒冲点居民集中安置后如何“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县、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了发展产业这个助农增收的“源头活水”,引进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公司落户青香树村委会,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流转土地进行提升改造,建成示范种植基地,全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公司对贫困群众自种部分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服务,并签订统一收购协议,贫困群众还可就近就地打工,使贫困群众收益稳定、可持续增收。
2018年12月3日,洒冲点小集镇正式开街,不仅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歌舞、美食,更重要的是展示出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取得的好成绩。
大麦地镇牛圈房片区:民族团结建新村 “阿噻”悠悠感党恩
牛圈房村属于双柏县大麦地镇普龙社区,全村64户246人均为彝族。在2015年以前住的是人畜混居的土掌房,走的是泥土道,村民收入微薄。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发表后,双柏县进一步加大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力度,将牛圈房村建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地政府采取规划优先的方式,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对公建部分项目进行招标,发动群众按照本户住房情况和建设意愿确定建设标准和模式,积极新建民族特色民居。同时,当地政府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把农户的土地流转出去,发展特色产业。
普龙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多次组织村民召开会议,学习民族政策法规,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带领少数民族群众携手并肩,筹资投劳,全力投入到建设美好家园中来。
2016年5月,牛圈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特色民居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住上了乡村大别墅,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
云南双柏妥甸酱油有限公司:悠悠酱香妥甸情 民族团结心连心
当你步入双柏县城妥甸,总会有缕缕酱香扑鼻而来;在双柏,妥甸酱油家喻户晓。
妥甸酱油有着600多年的酿造历史,始终坚持古法酿制,天然发酵540多天,经过50多道传统工序酿制而成。因工艺独特、选料考究、品质优良、香醇味美而久负盛名。从明末清初的家庭酿造到民国时期的小锅酱油,悠悠酱香在历史的岁月中一路飘溢而来。进入21世纪,双柏县将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县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植,实施了年产5000吨的技改项目,建成了国内首次使用的中外合作无毒阳光板发酵车间,提高了酱油的产能和质量。
扶贫济困、同步小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云南双柏妥甸酱油有限公司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双柏行动中,通过善行义举、发展产业、安置就业践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社会化大扶贫理念,扶真贫,真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2018年以来,公司分别深入妥甸镇窝碑、妥甸镇马脚塘、爱尼山乡旧哨、安龙堡乡等少数民族边远贫苦地区开展脱贫攻坚爱心捐赠、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等,累计发放141252元。
目前,云南双柏妥甸酱油有限公司创新机制,创新工艺,使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产量大幅提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在云贵川各地,建立了200多个营销点。加大与云南农垦高原特色农业有限公司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开辟新市场。
(本版稿件由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 杨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