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推荐新闻 >
楚雄姚安丨以旅居为桥,从“过客”到“归人”的生活转型
发表时间:2025-08-08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 中共姚安县委宣传部 图)清晨的光禄古镇,青石板路在晨光中泛着温润光泽,百年院落里飘出玫瑰饼的清甜香气——来自上海的设计师正跟着本地阿婆学做传统糕点,民宿窗台上的手作布艺与玻璃橱窗里的文创产品相映成趣。这幅“新老共生、客居相融”的鲜活画面,正是楚雄州姚安县以旅居产业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姚安县委、县政府锚定“文旅强县”目标,以规划为纲、项目为基、融合为要,走出一条“旅居赋能、产业兴县”的特色发展之路。从闲置老宅变身网红民宿到千亩花海串起全产业链,从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到重大项目激活全域旅游,这座滇中古城正以蓬勃生机,书写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姚安答卷。

规划引领筑根基 激活旅居新动能

“让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独特价值”,是姚安发展旅居产业的出发点。当地始终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旅居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构建“一核引领、两带串联、多区联动”的空间格局,将乡村旅居、康养度假等5大业态精准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为产业可持续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在市场运作中,姚安创新“政府引导+企业唱戏+群众参与”模式,组建云南姚州古镇旅游开发公司,引进云南田园牧歌等龙头企业,推动光禄古镇“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发展。如今,邱家大院、遇见村舍等90余处闲置资产完成“华丽转身”,半山酒店、温泉度假区(2026年5月迎客)等项目次第落地,让古镇既有“老味道”又有“新体验”。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旅居产业注入加速度。“开办民宿一件事”将审批时限从63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全省首笔700万元“旅居贷”精准“滴灌”市场主体,26户来自京沪浙渝的“创业旅居”者扎根光禄村,“有花小院”全年满房的热度,印证着姚安的独特吸引力。

项目引擎强支撑 绘就产业融合图

走进千亩东方玫瑰谷,村民带着游客采摘鲜花,匠人提炼精油,手艺人将花瓣绣进桌旗——一朵玫瑰的“三重变身”,道出姚安“旅居+产业”的融合密码。这里不仅是“四季花海”观赏地,更是集“赏花、体验、消费、共创”于一体的全链条基地,2024年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

重大项目建设是文旅提质的“强引擎”。姚安整合资金2.8亿元,完成红军长征纪念馆、玫瑰科研实践基地等项目;投入2.02亿元改造老城片区,恢复历史地标;引进潘祥记、锦江国际等企业,建成颐居酒店、维也纳酒店等高品质住宿,新增床位392个。霁月谷农文旅项目获评国家AAA级景区,“姚小花”农文旅融合项目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一个个标杆项目撑起产业骨架。

“文旅+N”的深度融合,让业态更富活力。庭院剧《蓝蜻蛉》常态化上演,非遗打铁花、龙华会等活动点燃夜间经济;“欢乐端午跑”“村BA”等赛事激活“体育+旅游”;康养、红色研学等产品多元供给,形成“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闭环。2024年,姚安全年接待游客147.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3亿元,光禄古镇游客量实现三年连增。

共生共荣聚合力 品牌亮色愈发鲜

“独朵花不成海,独行路不成景”——这句印在玫瑰精油皂包装上的本地谚语,道出姚安发展的深层逻辑。在这里,文化不是展品,而是生活本身:厨师与村民共创特色美食,本地手艺人教旅居客传统技艺,创客与农户共同规划花海业态,新老居民在交融中凝聚发展共识。

为让“旅居姚安”品牌深入人心,姚安培育出“李孃孃”“魁先生”等7名网红达人,“世界好花在姚安”话题收获9750万阅读量;“网络大V姚安行”活动引爆社交平台,《遇见楚雄》MV、微短剧《花自向阳开》让古镇美景走向全国。如今,光禄古镇获评省级绿美景区标杆,遇见·村舍跻身全国乙级旅游民宿,“花香姚安”的名片愈发亮丽。

从晨光中的古镇院落到暮色里的花海剧场,姚安的故事,是山水与人文的相遇,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更是各方力量携手前行的交响。站在新起点,姚安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旅居+”融合,让游客的“诗和远方”变成群众的“柴米油盐”,在滇中大地续写文旅繁荣、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上一篇:楚雄双柏丨沉睡百年的彝族“根谱”“回家”!叩开文明存续之门
下一篇:楚雄姚安:一场签约仪式背后,藏着"诗和远方"的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