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 近年来,妥甸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将农房改造作为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工程,以“六个一”农房改造“小切口”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大提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坚持规划引领,“一张图纸”绘和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理念贯穿农房改造始终,改造初期,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村“两委”等组成工作组,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等方式积极与群众沟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大力宣传农房改造政策方针,确保改造方案符合群众实际需求,实现整个改造过程无矛盾纠纷发生。针对大干田村建房五花八门、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统一设计“青瓦、上白下青墙”风格,科学整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以农房改造为“切口”,统筹推进环境整治、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各项内容,实现“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目标。目前,大干田全村完成农房改造,垃圾污水实现全处置,通村公路、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实现100%硬化,成为县城半小时经济圈和旅游圈重要目的地之一。

坚持分类施策,“一个模式”推改造。根据前期摸排情况,结合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拆、改、建、保”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分批推进农房改造提升工作。对于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低收入农户,优先纳入改造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对于一般农户,采取“7538”补助模式(正房瓦屋面改造补助70元/平方米、厢房瓦屋面改造补助50元/平方米、蓄圈和生产用房改造补助30元/平方米、墙体修复补助8元/平方米),引导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参与改造;对于影响村容村貌的畜厩等生产附属用房,帮助农户进行整体搬迁;对于长期无人居住的“空心房”、建新未拆的危旧房及私搭乱建房,动员本村涉及公职人员、党员群众带头率先拆除;对于农房的传统风貌,在提升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进行保留和修缮。改造以来,全村累计拆除危旧用房9处、面积220平方米,提升改造农房20户(其中危房改造2户)、面积7000平方米,整体搬迁畜厩1户,补助资金34.8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00余个、户均投资5余万元。


坚持生态优先,“一体推进”靓底色。在农房改造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原则,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将拆旧腾出的空地和零散、闲置、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有机整合,统一规划建设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硬化拓宽产业道路2000余米,清淤加固小坝塘1个、灌溉沟渠1100余米,改造危旧桥1座,修建防护栏260余米,新建停车场1个、公厕1座、休闲亭3座、垃圾房4座,改造卫生户厕20座。针对改造农房与周边环境配套不协调等问题,探索“政府投资一点、返乡人员捐赠一点、群众投资投劳一点”的筹资方式,深入开展“生活污水全治理、生活垃圾全处置、卫生厕所全达标、畜禽全圈养、村庄绿化全提升、‘五堆十乱’全整治“六个”专项行动,采取“回收卖钱、沤肥还田、填坑垫道、有害转运”的垃圾源头减量法和“分三格化粪池氧化+资源化处理”的污水处理方式,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田间地头等区域栽花、植绿、种果,打造了一批别具特色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实现房前屋后有花有草、村庄见绿透绿。



坚持产业发展,“一朵金花”共富裕。将产业发展作为农房改造后留人聚人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大干田“金雀花村”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促农增收新路子,采取“支部+协会+公司联农户”的“三加一联”模式发展壮大金雀花产业,配套建设水池、管网等基础设施,开发整理山坡林地和更新改造原有基地200余亩,投资40万元建设金雀花种苗繁育基地和金雀花种苗繁育大棚,成立“金雀花种植营销协会”,引入外地企业进村收购,带动全村20户农户发展金雀花种植150亩,仅金雀花一项产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金雀花”真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花”。聚焦农房提升改造后,大干田村的交通、山水、物产等优势,将道路景观、河道景观、田园景观、金雀花基地等资源串珠成线,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居,引导农户打造金雀花网红打卡点、休闲民宿、农家乐等“吃住游购”一站式服务,丰富庭院经济、田园经济等新业态,为农户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吸引更多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创业。2024年,大干田村群众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


坚持常态长效,“一套制度”强治理。在农房改造过程中,将建章立制作为农房改造“住得好”的有力抓手,制定日常管护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村规民约固定内容,按片区划分公共管护区域,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每周开展集中保洁,推动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定户间评比制度,广泛组织群众开展卫生户评比,在进村主道路旁设立“红黑榜”,大力表扬先进户、通报落后户,在红脸出汗中引导群众摒弃不讲卫生、乱扔乱倒等不文明行为习惯。制定村间考评制度,出台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每月开展督促检查、年终进行综合评价,推动各村争先创优、各户比学赶超,引导群众共同维护干净、整洁、宜居的居住环境,让群众住得更加舒心和健康。

坚持移风易俗,“一村文明”树新风。在农房改造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按照“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最大程度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和乡土特色元素,在墙体修复中巧妙植入绿孔雀、金雀花、走马帮等元素和乡村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实现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在改造后期,坚持典型引路法,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以“一约四会”为抓手,重点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门前晒”活动,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大力推进“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创建,以身边鲜活事迹引领一方、带动一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家每户落地生根。


新时代民族网 通讯员 毛磊 文
双柏县妥甸镇 图
责编 杨欣
校对 陈璟
审核 杨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