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双柏:集体经济“破茧”记 乡村振兴添动能
发表时间:2025-07-27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走进楚雄州双柏县的乡村,硬化的道路直通农家院,崭新的路灯照亮田间路,文化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村级集体经济的“硬核支撑”。近年来,双柏县以“激活资源、创新模式、共享红利”为主线,让8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在2024年达到1302.9万元,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19个村(社区)超20万元,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证明:集体经济强了,村级组织办事有底气,群众生活有奔头,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更牢固。

多元路径,让“沉睡资源”变身“增收活水”

双柏县的秘诀,在于不搞“一刀切”,而是立足各村资源禀赋,量身定制发展方案。3个乡镇8个行政村打破地域限制,整合400万元购置磁共振医疗设备租赁给县医院,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累计减免费用44万余元,又为村集体带来140万元收入——这种“跨村联营+民生服务”的模式,正是党建引领下资源整合的生动实践,让“小资金”聚成了“大能量”。

在光照充足的村庄,光伏板成了“阳光存折”。35个脱贫村的光伏电站自2020年以来已带来1463.3万元收益,大麦地镇峨足村等村仅靠光伏发电,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就突破12万元。而大庄镇普岩村则把稻田变成“聚宝盆”,通过“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稻鱼鸭生态种植和农事体验游,2023年集体收入达10万元,既守住了乡土味,又赚来了“旅游钱”,印证了因地制宜才能让发展之路走得更稳。

村企合作更是擦出增收火花。妥甸镇丫口村用沪滇协作资金与企业共建中药材育苗基地,不仅让村集体分红32.76万元,还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12.74万元,200余亩澳洲油茶更埋下长期收益的种子。嘉镇14个村联合成立公司,建大牲畜交易市场,年创收36万元,让养殖户“养殖有技术、售卖有销路”,这种“公司化运营+专业服务”的模式,正是引入现代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鲜活案例。

民生蝶变: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集体经济的壮大,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笑脸里。大麦地镇普龙社区流转224.7亩土地种番茄,既让群众务工增收60余万元,又为集体添了13.43万元;爱尼山乡海资底社区种茯苓、独田乡独田社区种小米椒,村干部带头干,每年为集体增收六七万元……这些看得见的收益,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发展有甜头”。

更重要的是,集体经济成了乡村治理的“粘合剂”。村党组织有了资金,修路、修水利、办文化活动不再“等靠要”,服务群众的腰杆更硬了,在群众中的威望更高了。这种“办事有能力、说话有人听”的局面,正是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也让利益共享的理念深植人心——妥甸镇8个村建高标准种苗繁育基地,县森态农业投资集团再融资再投资,形成“政策撬动+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每年为65个村增收240余万元,证明只有让集体、企业、群众都能分蛋糕,发展才能有持久动力。

从闲置山茶场复垦增收,到草原生态补偿鼓了集体腰包;从土地集约流转提升效益,到生产服务拓展打开创收门路……双柏县的探索告诉我们,发展集体经济,党建引领是“定盘星”,能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资源整合是“金钥匙”,能让分散的力量聚成合力;而群众的获得感,才是检验发展成效的“试金石”。如今,双柏大地上,集体经济的“雪球”越滚越大,正推着乡村振兴的车轮,驶向更红火的明天。

 
上一篇:楚雄州:讲好“中国火城·浪漫花都”文旅故事
下一篇:楚雄双柏:“五维度”发力 提升惠民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