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云南双柏:康养式务工 解锁城乡“活力养老”新密码
发表时间:2025-07-25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孙天琼 尤国兴)有这样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他们要么进城养老,要么带娃养家,他们既是“城市候鸟”,也是生活在城乡之间的富余劳动力,如何让这一群体焕发活力,在城市找到归属感?楚雄州双柏县积极探索了“家门口务工+弹性上工+康养”的就业模式,开辟了一条“康养式务工”新业态,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康养增收的双赢目标。

眼下,正是夏茶采收的黄金季节,雨后的双柏县查姆山茶园,青翠欲滴,茶香扑鼻,80多名老年人成为了这季茶叶采收的主力军。他们一边手法娴熟地采摘着茶芽,一边唠着家常,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勾勒出一幅“夏日采茶忙”的生动画卷。清晨八点,60岁的赵翠华就约着老姐妹们来到茶园,开启了一早忙碌的采茶工作,她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把小孙子送进学校后就来这里,一早上能采到8公斤茶叶,按鲜叶每公斤5块钱价格,采一上午能挣到40块。这样一份灵活自由的工作,对于从农村来城市带孙子的赵翠华来说,既实现了自身价值,也在城里找到了归属感。“刚开始出来双柏的时候不习惯,平常在老家干活习惯了,来双柏没有活干就在不住,现在在这里采茶倒是不苦,有点活干就找到了在农村的感觉。” 赵翠华说话间眼里满是喜悦。

查姆山茶园距离县城不到2公里,每年夏茶采收时节,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能提供250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像赵翠华这样的老年人,在整个采茶队伍有一大半,县城各小区帮子女带娃的居多。茶企专门定制了“弹性工时制”,让他们在采茶的同时,又不影响接送孩子,在这种低强度劳动中享受着“采茶康养”的愉快体验。飞秀琼说“孩子送去学校了,我一个人在家也是很无聊,来这里采茶大家说说笑笑有伴,也不在意能苦多少钱,就是图有伴,打发时间。”

无独有偶,县城红康社区的“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也采用了“弹性工时制”,让不能外出务工的青年妇女能够在照顾好“一老一小”的同时自由安排工作时间。从马龙河村委会搬迁至红康社区的谭凤,在务工车间加工衣料之余,也来到了茶园,与同车间一起来的女工们共享她们的“自选时段”,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谭凤边采茶边说道:“我们在务工车间加工衣料就是久坐,时间一长就会觉得头晕。但是过来里采采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身体得到一些改善,茶叶也能采到,钱也能挣到,家里面的人也能照顾到,我自己也能苦一点钱,希望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生态绿茶是双柏县的代表性产业,查姆山茶园种植面积80亩,今年夏茶加工在2000公斤以上,夏茶采集周期为30天,双柏县白竹山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应纳尽纳、灵活用工的方式,最大限度吸纳了周边富余劳动力参与到茶叶采摘和中耕管理中,年支付夏茶采摘费、中耕生产管理费用达16万元,开创了企业增效、务工康养、农民增收的新局面。云南省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存宝表示:“我们采茶需要有劳动经验的工作者,吸纳我们县城内的富裕劳动力首先就是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增加一部分经济收入,也提高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我们作为龙头企业,也履行了社会责任和为社会服务的职责职能。”

从劳力消耗到养生增值,务工采茶的老人们用勤劳的双手,采撷着青翠的生机,也制出了属于自己的金色时光。康养式务工新业态,正重新定义“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乡村振兴答卷。

 
上一篇:大理祥云:“省+县”织就蚕桑产业振兴好“钱”景
下一篇:云南双柏:“玉米+白扁豆”套种绘就团结奋斗共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