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海洋)
维佳部长已经走了两个月了,但是在春节前,他实在是太挂念插甸的老百姓,所以他特意从北京回了一趟云南,回了一转插甸。这是他的最爱,这是维佳部长的心所系,插甸是他对人民群众爱的一个浓缩点,是爱人民群众的一个心灵寄托。所以他回来了,他回来看看他的心灵寄托,看看他的这一生最爱。我看过维佳部长写的《妈妈》,我想插甸的老百姓是维佳部长除了妈妈以外最爱的人,所以他来了,他来看看他日夜思念的人,思念的群众。

刘维佳部长挖洋芋
坐在羊槽上和联系户宴发恩交谈的场景还在我眼前浮现,那亲切的画面成为了永恒。没有做作,没有装秀,只有自然而然和安静恬淡,声音随和,表情祥和,亲得像一家人,美得像兄弟拉家常。
实际上每次维佳部长到插甸我都在场,只要他来,都是我陪,因为维佳部长不讲排场,来去插甸都是轻车简从,来不接,走不送。所以他来插甸,州县都很少有人来陪,主要是不准来陪,不是维佳部长有多大的官架子,有多官僚,而恰恰相反,是维佳部长没有官架子,不打扰人,不打扰地方,让地方的干部专心干事。至于我实际是维佳部长的向导,去什么地方,我可以带带路,所以我很幸运的可以多陪陪维佳部长。
维佳部长是最好招呼的领导了,没有架子,脾气很好,你和他在一起就不会拘束,没有压力,能完整的表达你的想法,所以他也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因为不紧张,没有压力,老百姓总能把自己的想说事情说完全,不需要装,也不会装,从维佳部长真诚认真听取群众说话的态度,老百姓不会哄维佳部长,也舍不得哄维佳部长,很愿意和维佳部长说说心里话,维佳部长是群众的贴心人。
那天中午维佳部长是中午到的,赵刚部长陪着他一起来插甸老木坝开会,赵刚部长是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书记,专门负责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赵刚部长和维佳部长感情很好。我想本来维佳部长是不需要赵刚部长陪着来的,是赵刚部长自己特意陪着维佳部长来插甸,来老木坝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缘分到了,分都分不开,就是那样的亲,关系就是那样的近。
那天12个村委会的常务书记都集中到了老木坝村委会,在老木坝村委会那个不太宽敞的会议室里召开了会议,各村委会常务书记一一汇报了各村的工作情况,讲了各村工作的特点亮点,维佳部长都很满意,对各村委会的工作做了点评,并提了一些要求。
总的来说,维佳部长对插甸的工作是满意的,对各个村常务书记后来改成第一书记的工作也是满意的,通过五年的四群教育工作,插甸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省委组织部干部,特别是常务书记的身影,每一个村落都有省委组织部协调争取的项目,每一个联系户家里都留下了省委组织部各处室干部的足迹和帮助联系户做的好人好事。

刘维佳部长看插甸乡文艺队演出
路越来越宽了,水沟越来越顺畅了,大河再也不会遭受水灾了,赚钱的产业越来越多了,联系户的家境也逐渐好起来了,到处弥漫着省委组织部真心实意帮助插甸群众做好事实事的气息。每个联系户说起省委组织部干部都有讲不完的好,都能说出两三件省委组织部干部帮助他们的例子。常务书记对老百姓真的太好了,把老百姓家里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把自己驻的村子当做“我们村”,每一个常务书记说起驻村工作,开头都是“我们村…………”。汇报村上的工作,都说得头头是道,说得具体实在,信心满满,事例真实,工作具体。反正说到“我们村”就有聊不完的话题,浇不灭的热情,使不完的力气,打击不了的信心。因为他们太爱插甸,太爱他们村了。这也是受到了维佳部长的影响,因为维佳部长就是一个最爱农村,最爱农民的人,最喜欢基层的人。
维佳部长到插甸20余次,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带着任务来的,除了少数几次是来调研以外,其余来插甸都是来劳动,在省委组织部挂插甸的五年时间里,维佳部长总共组织部里面干部到插甸开展集体劳动十八次,而且自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劳动,从不偷奸耍滑,对于一个五十七的老人来说,真的不容易,但是维佳部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也带头做,所以维佳部长的手下没有弱将,个个都是强兵,都是一个顶得两个,女的也像男的一样强悍。特别是在第二次集体劳动——背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相当艰难陡峭的山路、不太好背而且略显沉重的水桶和很少干活或从来没有干过重活的同志们,在背水中都成了一种吃得下最大的苦、干得了最难的事的精神象征。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叫苦,在维佳部长的带领下,硬是背了两转水,我已经佩服到极致了,真的不敢想象。因为之前踩点的时候,我和陈真永书记背过一转,相当艰难,是很不容易的,何况他们还背两转。另外我是经常运动经常打篮球的人,省委组织部的干部,工作忙,事情多,平时没有多少时间运动,怎么能够接受,并完成如此高强度的劳动。特别是有几个女的,上一点年纪的女的,像蔚萍部长,听说她腰还不太好,怎么能完成如此高强度的劳动,真的不可思议。
在维佳部长的带领下,省委组织部的干部就是这样一群人,把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付诸于实际行动的人,或者把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具体化的人。而不是只在高高的省委大院喊喊口号,发发文件,或者只是在心里面想,而没有具体行动。当然我从不怀疑省委组织部干部都有一颗赤城的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心,但是只有维佳部长来了以后,才把为人民服务的心变成了现实,才实现了省委组织部干部直接到田间地头为人民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的愿望。

刘维佳部长写春联
那天背水结束以后,维佳部长还组织了篮球赛,大家都欢天喜地,一身的疲劳不见了,突然个个都容光焕发,精神饱满。维佳部长个子高,身体好,是一个篮球高手。那天在球场上打起球来,动作规范,球技潇洒,一点不输给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得出来他是非常喜欢篮球的。情绪会影响人,好的情绪会营造好的氛围。背水那天虽然很累,但是在维佳部长的影响下,没有人觉得累,更没有人叫苦,有的只是为群众背水后的喜悦和来到山乡田野的一身轻松。我感觉好像省委组织部的干部走出了省委大院的围墙,回归了本色,回归了本真,回归了本源,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可以自由自在的在田野里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而不是空谈。所以他们累并快乐着,即帮助老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也锻炼了身体。
那天在老木坝开的会并不长,也是维佳部长最后一次到插甸,他已经在北京中央巡视组任着副组长了,如果不是他挂念着插甸,他是不会再来插甸了,他对插甸的爱爱得深沉,爱的纯真,可能仅次于他的家乡了,他把部里面最优秀的最信任的干部都派到了插甸了,插甸就是他最大的牵挂,最大的爱。他害怕插甸老百姓哪一家还没有饭吃,还没有衣穿。害怕那一条路还没有修通,那一条路还没有硬化,害怕哪一个产业还在没有发展起来,害怕发展起来的产业又稳不住,抓不起来。所以维佳部长来了,他再次来到了亲爱的插甸,来看一看久违的乡亲和一直坚持在岗的驻村干部。
听说,在维佳部长的欢送座谈会上,省委组织部全体干部都哭了,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依依不舍的哭了,哭得很伤心,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的眼泪就是一直忍不住,在省委组织部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仅此一次。主要原因是维佳部长太朴实了,对人太真诚了,而且心地太善良,他希望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能茁壮成长,而且也为大家铺平了成长进步的道路,这样的组织部长肯定是能得到大家爱戴和拥护的,这样的领导是肯定能培养出很多优秀干部的,怎么会不被大家爱戴呢?怎么会不受大家想念呢?怎么会不让人眷念呢?
人在一个地方就是要站着能当一座山,躺着能堵一坝水。要真心实意的把自己融入在这个地方,融入到这个单位,没有个人私利,有的都只是真感情,真情意。领导经常讲“我们不能当家长”,但是我们可以做家人。把一个单位的职工当成家人,咋会有处不好的,咋会有协调不了的关系,协调不了的事情,怎么会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对一个地方也是如此,把这个地方当做家乡,自己的故乡,把这个地方的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怎么会没有爱,怎么会没有感情,怎么会没有想为这个地方人做点事情的冲动!
实际维佳部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插甸当做了自己的家乡,把插甸的老百姓当做了自己的亲人,把自己的血脉,把自己的一切,都融入到了插甸的村村寨寨,融入到了插甸的山山水水,插甸的每一条路,插甸的每一座山,插甸的每一个村都留下了维佳部长的亲切身影和急切期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画面,维佳部长对插甸的爱溢于言表,对贫困户的关怀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在水城村委会联系户宴发恩家,坐在羊槽上就亲切交谈的画面始终难忘,在“一村分两县”过界梁村老党员家调研的情景还在眼前。在增益村委会干完劳动,吃饭时听到增益村如此贫困时,忧心忡忡的表情是那样的明显。他不是害怕脱贫攻坚的任务繁重,而是为老百姓如此贫困而难过。
维佳部长就是这样一个人,怎么说就怎么做,而且维佳部长和老百姓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他是天生就心疼老百姓的人,特别是困难的老百姓,不管去到那里,维佳部长给人感觉都很亲切,老百姓也很愿意和维佳部长交流。正因为维佳部长的示范带动、标杆榜样作用,省委组织部的干部,特别是来插甸驻村的常务书记,对插甸都很有感情,对老百姓都很好,把他们所在村说成“我们村……”,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驻村的常务书记,几乎都走完了插甸的家家户户,维佳部长来的时候,每一个常务书记说起他们村情况,个个都如数家珍,他们村委会,每一家的情况都说得清清楚楚,不管说道哪一家,有几个人,几亩地,几个劳力,有没有读书的孩子,有没有长期病人,主要劳力在哪里打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他们村情的活账本。反正维佳部长每一次来听汇报都很满意,没有哪个常务书记说不清楚的。我就感觉每一个驻村工作队员都成为“维佳”了,已经深深地把自己的根扎在了插甸的大地上,扎在了他们村的泥土里,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创造了红透云岭大江南北的“插甸经验”,成了引领整个云南省“四群教育”的一面旗帜。当时来插甸学习“插甸经验”人很多,全省各地州、各个县市,很多乡镇和村委会(社区)几千人来插甸学习“插甸经验”,有时候一天来两三起,插甸的群众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都成为了全省学习的标杆,成了引领全省工作的旗帜,这些都是维佳部长的心血,或者我称之为“维佳现象”。因为一个人的理念,一个人的执着,一个人的梦想,而在插甸这块土地上实现了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维佳部长的干群关系理想,创造了一个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可学习、可复制的经验,这是维佳部长的理想,也是像维佳部长一样的省委组织部的干部的理想。“插甸经验”没有亮丽的标签,也没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与群众朴实的感情和做在老百姓心坎上一桩桩小事。所以来插甸看不到多少所谓的“特色”,所谓的“亮点”,只是看得到群众的笑脸和老百姓质朴的感情以及听到一个个动人的帮助群众的小故事。在插甸经常能看到在田间地头的群众会热情的与我们的驻村常务书记打招呼,感觉得到就像遇到亲人。
在插甸挂点期间,从部领导到各处室,一有时间都到插甸驻村走访,真正把插甸的老百姓当亲人,当家人。省委组织部各处室下来驻村会给生病的人带急需的药,过节时会给他们带月饼,有的会帮助联系户干劳动……等等,但是都是把插甸当做自己的家乡,把联系户当成自己的亲人,把来插甸当做是回自己家。
维佳部长在插甸这块土地上带出来一群好干部,实际也培养了一批好干部。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集体劳动的时候,维佳部长讲的一句话。那天是帮助群众盖房子,砌石脚、溜砂浆,到下午四点多钟,大家都有点疲惫了,这时听到维佳部长说:“再坚持一下,溜溜砂浆,在办公室打键盘就轻松了”。大家都笑了,在笑声中,大家又打起精神,认真的帮助群众溜砂浆。通过十八次集体劳动,改变了省委组织部的机关作风,改变了动口不动手“君子风格”,真正体验了人民群众生活的艰辛,实践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告诉我们有些时候为人民服务只是在心里想还不行,还要实际的帮人民群众做点事,哪怕是做点力所能及小事。这样给老百姓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因为老百姓就是相信看得见摸得着实事,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和自己的心。老百姓最恨光说不练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说了不做比不说影响还坏,老百姓更恨这种人。就是要像维佳部长一样,要真真实实的给老百姓做点实际的事情,老百姓才看得到干货。老百姓都是相信说到做到,立竿见影的事情。我们的老百姓太朴实了,他们就相信自己眼睛看得见的事情。
扯得有点远了,但是都是真实的事情,不含一点水分,都是我亲眼所见,或者我亲自参与的事情,历历在目,实在难忘。

省委组织部驻插甸各村常务书记合影
那天维佳部长开完会以后,我又陪着维佳部长去跑村委会了,先去了安拉村委会,后又去了上占良村委会,最后去了乐茂河村委会,看了养鸡场。每到一个村委会,老百姓、村委会干部都是那样的依依不舍,眼睛里面都含有太多眷恋,心里面有太多的话想说,舍不得维佳部长走,舍不得维佳部长离开插甸。维佳部长每一个村委会都跑得多,对每一个村委会干部群众都很熟悉。维佳部长挂插甸“五年的规划”硕果满满。对插甸的工作,维佳部长是满意的,实施的各项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老百姓也是满意的,但是是维佳部长就是觉得对插甸还有一种“亏欠”。不是因为工作没做好,而是他觉得插甸还有好多事情还要做。虽然他一再要求,不要再铺摊子,要注意收尾,要把所做的事情做完做好,但是他心里就是想再给插甸做点事。因为他太爱插甸了。他爱插甸仅次于自己的家乡,他爱插甸的老百姓仅次于自己的妈妈。所以,在走的时候他才会感觉还有“亏”欠,不然哪来“亏欠”,到处硬化的水泥路,条条光滑的水泥沟,一片片成规模的农作物,插甸坝子逐渐多起来的洋房,以及插甸老百姓幸福的笑脸和对党信任,有何“亏欠”?
一路走来到了下午六点多钟,维佳部长也不在插甸吃饭就走了,付波师傅拉着维佳部长就走了,维佳部长很忙,来插甸也是百忙当中抽时间来的,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处理,所以他忙不赢在插甸和我们吃饭了,我对维佳部长也是依依不舍和留恋,他每一次来插甸都是我陪,我是和维佳部长在一起最多的楚雄干部,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最值得记忆的事。
来到插甸街子上的岔路口,维佳部长停下了车,我的车在后面,我看着维佳部长下了车,我也赶忙下车,我知道维佳部长要和我告别,他要走了,他要离开插甸了。维佳部长面带微笑向我走来,我赶忙迎了上去,和维佳部长做最后的告别,这时维佳部长突然给了我一个拥抱,我呆住了,这么大的领导能这样对我,对一个基层干部,对一个在泥土里摸爬滚打泥腿子干部,是多么重的情谊,是对基层多么深的感情,多么的爱,我当场呆住了,我没有想到维佳部长会拥抱我,我想不到,也没有准备,所以我愣在原地没有反应,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或者要做点什么,就这样维佳部长走了,带着对插甸干部群众深深的眷恋,带着对插甸大地深深的爱走了,挥一挥衣袖,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却留下了对插甸群众深深的爱。我想插甸的老百姓一定不会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您,一个在插甸这块泥土上认真躬耕过的纯粹的共产党人——刘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