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市彝海街道:五维联动下好“先手棋” 幸福调解筑牢“民生线”
发表时间:2025-09-18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 彝海街道锚定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以“五维联动”为核心抓手,将源头预防、专业队伍建设、多元协同、重点防控、跟踪回访贯穿工作全程,深度融合流动人口管理与矛盾纠纷化解,构建起具有彝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体系。目前,街道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至97.8%,“幸福调解”不仅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让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织密源头预防网络,夯实基层治理“奠基石”

彝海街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源头预防体系。一方面,严格落实“精细化网格管理”机制,将街道科学划分为10个网格片区,配齐配强网格力量,并统筹物业人员、社区民警、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建立常态化矛盾隐患排查机制。另一方面,健全风险研判机制,由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牵头,定期开展周研判、月分析工作。同时,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引导居民树立“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意识,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滋生。

建强专业调解队伍,打造矛盾化解“主力军”

为提升矛盾化解效能,街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群众信赖”的专业化调解队伍。以街道司法所为核心,组建11支具有地方特色的“金牌”调解队伍,创新形成“街道主导+村(社区)服务”的“幸福调解”运作模式。通过“业务培训+实地指导+经验交流”三维赋能,针对家庭婚恋、土地占用、邻里关系等重点类型纠纷,分类建立专项台账,实行“一事一策”“专班负责”机制,确保矛盾精准化解。

深化多元协同联动,凝聚共治共享“合力网”

街道以构建“1+3+N”多元解纷平台为核心,打破治理壁垒,凝聚矛盾化解合力,以街道统筹为核心,整合村(社区)、派出所、司法所三方力量,吸纳社会各界“N”方力量参与。在硬件建设上,打造栗子园社区“三官一师”标准化调解工作室,为居民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在机制创新上,构建“街道+村(社区)+派出所+新就业群体”协同治理网络,社区“幸福调解”工作室建立“调解案卷终身制”,确保每起案件可追溯、可查询;派出所推行“警调对接”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警务数据+调解数据+网格数据”互联互通;司法所设立街道“幸福调解”总站,为村(社区)调解室提供专业化培训支持。此外,积极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吸纳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哨兵”,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

聚焦重点领域防控,筑牢平安建设“防护墙”

针对流动人口管理、“民转刑”案件预防等重点领域,街道精准发力,筑牢平安建设防线。依托“楚雄微智理”数字化平台,动态维护流动人口信息,累计排查出租房12403间,流入人口23443人,落实“一人一档、一户一策”包保责任制,联合开展走访摸排152次。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46人,法律援助4件。

完善跟踪回访机制,巩固矛盾化解“成果链”

为防止矛盾纠纷反弹,街道建立完善“全流程跟踪回访”机制,确保调解成果长效巩固。注重典型引领与普法宣传结合,选树优秀调解案例8个,开展普法案例宣讲会25场,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在辖区内营造“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的和谐邻里氛围。

通过“五维联动”工作体系的深入实践,彝海街道“幸福调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持续激活,居民满意度与幸福感稳步提升。下一步,彝海街道将继续深化“幸福调解”彝海实践,不断探索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彝海、幸福彝海。

(中国城乡经济网 杨德祥 彝海街道 龙秀)

 
上一篇:楚雄市鹿城街道:林下经济出新招 联农带农促增收
下一篇:楚雄永仁丨释放“林”潜力?做大“下”文章 永仁林下经济奏响“生态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