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双柏:攻坚山区人居环境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发表时间:2025-09-10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地处滇中腹地的双柏县,99.7%的面积为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独特挑战。近年来,该县直面“山高坡陡、难以集中”的县情实际,以强力攻坚之势破解山区环境治理难题,通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多元共治,让一个个山村实现“旧貌换新颜”,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图景正生动铺展。

科学谋划定方向,梯度推进补短板

双柏县深知,山区人居环境整治需“谋定而后动”。该县从政策、责任、实施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为整治工作锚定清晰路径。

政策层面,先后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巩固提升、五年行动等方案,形成“短期攻坚—中期巩固—长期提升”的递进式路径;配套考核办法、绿美乡村建设方案等文件,明确任务标准与评价机制,让工作有章可循。责任落实上,组建和美乡村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全县整治工作,将“规划图”细化为“施工图”,避免工作碎片化。实施过程中,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节奏,从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入手,逐步辐射带动全域,以“推窗见景、出门见景、人在绿中、村在园中”为目标,推动整治工作有序落地。

精准施策破难题,量体裁衣惠民生

针对山区特点,双柏县摒弃“一刀切”模式,聚焦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精准发力,累计投入资金3.52亿元,探索出贴合山区实际的治理路径。

厕所革命推行“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模式,在推广水冲式户厕的同时,引进新型微水免冲卫生旱厕,破解山区季节性缺水与尾水处理难题,实现行政村、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彻底改变“如厕难、如厕脏”状况。农村污水治理坚持“三基本”要求,对集中村庄采用“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池+生物氧化塘”等模式,对偏远村组推行“三三制”分散处理,处理后污水还田还林,实现资源化利用,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垃圾治理创新“三个一批”建设模式与“一核心两制度三步走”治理模式,以集镇处理厂为核心,分区域、分步骤推进垃圾收运处置,实现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内外兼修提品质,示范带动扩成效

双柏县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从“面子”到“里子”同步发力,推动人居环境从“单点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美丽小康庭院”创建以“五美”为抓手,引导农户自主整治庭院、涵养家风,已创成1.2万户,形成“一户一景、院美人和”风貌。分层示范建设中,每年统筹资金打造40个以上县级示范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村庄、“百千万”工程精品村及绿美乡镇、村庄多个。绿美提质聚焦“三园四化五净”目标,推进村庄“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避免环境反弹。产村融合发展则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居、特色产业结合,布局示范带、示范村与旅居示范点,推进“彝药谷”、白竹山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让“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

多元共治聚合力,长效机制固成果

为打破“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双柏县构建“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制度保障”的协同治理体系,推动整治从“外力推动”变为“内生驱动”。

党建引领下,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通过入户走访、火塘会等方式宣传政策、听取民意,带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治理,累计组织3.1万余人次参与整治。群众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通过乡贤会、村民议事会征集意见,优化整治方案,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地建设“微菜园”“微花园”,让村庄既有“颜值”又有“烟火气”。制度保障层面,将环境治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建立“邻里互看、互相监督”机制;创新“五级联动”责任体系、多元费用分担机制及“红黑榜”“积分制”等奖惩措施,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上一篇:楚雄双柏:绘就农村人居环境新图景 擦亮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下一篇:楚雄双柏丨安龙堡乡:“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擦亮群众“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