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近年来,楚雄州双柏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高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连续两年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考核中获评优秀县市,一个个村庄实现“旧貌换新颜”,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提升。

机制先行,筑牢整治“四梁八柱”
双柏县深知,健全的机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地见效的关键。该县从组织、规划、资金、治理、考评五个维度发力,构建起“五大机制”保障体系。
在组织推进上,县、乡、村三级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一把手”负责制,形成“政府主抓、专班力推、部门协调、乡镇大干、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清晰解决“事由谁来干”的问题。规划层面,坚持“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综合考量山水林田湖居、文化特色与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示范带与示范村,让村庄建设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资金保障方面,双柏县创新“多点发力”模式,通过财政预算、社会捐赠、村集体出资、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筹措资金,整合各类项目补齐环境短板。同时,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推行网格化包保、定期攻坚日、保洁收费、“红黑榜”评比等制度,推动村庄清洁从“短期清脏”转向“长期清洁”;以每月督导、视频曝光、约谈等考评问效机制,确保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攻坚破局,实现环境“全面提升”
围绕农村人居环境痛点难点,双柏县开展“五项攻坚”行动,推动环境整治从“重点突破”迈向“全域达标”。
针对生活垃圾,该县探索特色治理模式,结合农村实际选用多元化处理方式,实现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与设施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中,考虑山区地域特点,采用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等多种方式,确保所有村(居)民小组污水治理无死角,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在卫生厕所改造上,推行“一户一厕”个性化模式,大幅提升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较大自然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同时,全力整治村庄“五堆十乱”,打造众多“美丽庭院”,并以科学绿化理念推进村庄绿化提升,利用废弃地、边角地、庭院空间增加绿地,推动“山地森林化、村屯园林化、庭院花果化”,让村庄处处见绿、时时见景。

群众主体,激活整治“内生动力”
双柏县始终坚持“群众是主角”的理念,通过“五自引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该县注重带动群众自发参与,发挥支部、党员、公职人员、乡贤能人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投身乡村建设;鼓励群众自我规划,按照“小投入、微改造、精提升”思路,让村民自己说了算,让规划更贴合村庄实际;动员群众自我筹资投劳,通过投地、投物、投技等方式,汇聚整治合力;组织群众自我建设,依托乡村能工巧匠打造特色乡村风貌;督促群众自我管理,通过党员包片、村民包点、门前五包等机制,让村民成为村庄环境的“主人翁”。

融合发展,释放乡村“多元价值”
双柏县不满足于“环境美”,更追求“产业兴、百姓富、治理优”,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
该县将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培育绿色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让优美环境转化为促农增收的“金山银山”;与特色产业融合,加快“一乡一特”与生态农业精品园建设,壮大特色生态农业规模;与村集体经济增收联动,盘活闲置资产,为村集体注入发展活力;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与乡村治理结合,坚持“五治融合”,实现平安创建全覆盖,让和美乡村既有“外在美”,更有“内在实”。
如今的双柏县,村庄整洁有序、庭院绿意盎然、产业蓬勃发展,一幅“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