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王 娟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走进牟定县彝绣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一幅幅精美的刺绣展品映入眼帘,花衣、套裙、马褂、包头、花围腰、花裹背、枕套、绣花鞋......这些绣品做工精细、构图精美、色彩艳丽、韵味十足,既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又有浓郁的彝家生活气息。距离过年还有些时日,彝族绣娘普明惠就开始忙碌起来,构思、创意、设计、配色......她正在为今年春节推出灯笼、炮竹系列文创绣品作准备。据介绍,绣品制作好后,她将通过快手、抖音、微信等平台进行推广和展示,继而接收订单。

近年来,牟定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拓展代表履职渠道,充分发挥代表在助力牟定彝绣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牟定县彝绣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自成立以来,本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更多彝族姐妹增收致富”的宗旨,广泛吸纳民意,着力解决彝绣产业行业标准、工坊建设、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难点问题,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开展对外推介和宣传活动等,全力助推牟定彝绣从“指尖艺术”转变为“指尖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县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家站室”功能发挥上持续用力,努力将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建成人大代表参与产业发展、交流学习的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牟定县彝绣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站长金瑞瑞说:“针对大部分绣娘创新意识不强、刺绣水平不高、农忙时无暇专心刺绣的现状,我们每年都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培训,并根据绣娘的家庭、经济收入、生活等情况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让每一名绣娘都能安心完成刺绣工作。目前,县内约有3000名彝族绣女与公司长期合作负责提供彝绣产品,在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同时,又增加了可观的收入,真正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彝绣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广、资源多、影响大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彝绣专业人才共同为牟定彝绣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现目前,牟定彝绣企业开发出了彝绣地毯、笔记本、杯垫、小夜灯、公文包、帆布包等创新产品,特色彝族服饰更是供不应求,往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才能赶制出来。
牟定县持续推进“文化名县”建设,把彝绣产业纳入全县产业发展布局,先后建成了共和镇发科屯彝绣一条街、彝和园民族文化产业园,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合作模式引进特色文化产业商户发展彝绣产业。目前,牟定县有彝绣企业和门店165家(其中:规上彝绣企业5户),带动全县8800余名绣娘合力发展彝绣产业增收致富,产业覆盖全县7个乡镇,部分彝绣企业把分店开到了全省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