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华县沙桥镇石桥河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致富渠道不断拓宽,民族关系团结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聚焦为民服务,行民族团结之举。
一是抓实基础设施建设。石桥河村紧紧围绕“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累计投入资金2157.93万元对村寨展开基础设施全面建设,进村公路全部得到硬化,路灯、公厕、水窖、排水沟等一应俱全,完成 C、D级农村危房改造60余户,建成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民族团结广场等一批生活和休闲设施,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住房难、饮水难、出行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二是抓实美丽乡村建设。以“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为契机,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引导各民族树牢“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思想,集村民之智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确保各项规划(方案)既立足本村实际,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还能回应民心期盼,不断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制定门前“三包”、垃圾分类收集清运、畜禽圈养、农村保洁员管理等制度,由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分片包组,每月带领村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产业发展,拓共同富裕之路。
一是加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石桥河村通过“三权三证”盘活各民族发展资金,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帮助村民用心培育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等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扩大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通过实施产业发展计划,全村实现人均增收5500元。
二是加强实用技能培训。为确保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实效,村党支部专门开办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班、惠农政策宣讲班和农业技术培训班,持续为村民提供语言文字教学、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和政策文件宣讲等服务,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推行“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短视频运营”销售模式,把手机变成“新农机”,从理论知识、运营方式、实战操作等方面打造一支本土直播带货“网红”队伍,在引导村民抢抓数字经济快车,丰富线上销售渠道的同时,引导村民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共同向现代化迈进。
聚焦基层治理,谋善治和谐之策。
一是强化网格化管理。石桥河村针对乡村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实施“党建+网格”制度,高质量开展好“院坝协商”议事活动,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到位、村情民意反馈及时、联系群众更加紧密,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积分管理实施细则》,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使群众的日常行动变为可以量化的积分,并给予相应奖惩,使积分治理制度成为深化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推进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并在全镇范围得到推广。
二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村情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定期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户”“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活动,积极弘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推进移风易俗,促进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长期以来,石桥河村一直保持着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工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各族群众高度肯定。
(南华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