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推荐新闻 >
楚雄南华丨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4-07-04     阅读次数:     字体:【

多年来,龙川镇党委、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全镇呈现出各族群众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新气象。

“才”字画骨,撑实责任强队伍,凝聚民族团结“一条心”。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专人处理相关事务,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领导。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积极落实党的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政策,调整和优化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结构。目前龙川镇班子成员共有少数民族9人,占82%,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共有少数民族7人,占24%。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领头雁”示范作用。带头做好民族政策的宣传贯彻,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各项工作。全镇每年组织召开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4次以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宗教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宣”字铸魂,筑牢意识育精神,扎深民族团结“一条根”。

从重点节日、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理论着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在辖区11个宗教活动场所、主要地段、示范村和各村(社区)村民小组干部职工会议、村(社区)党员大会、村“两委”会议和村组群众会议及落实联村包组结户进村组传达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知识、《宗教事务条例》、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的思想认识。

“法”字强筋,平安团结建和谐,守护民族团结“一方土”。

营造全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全力保障宗教领域安全稳定。积极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五进”活动,党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宗教工作3次,县委巡察将民族宗教工作作为重点内容,镇党委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镇对村综合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行村(社区)及村(社区)干部“双重考核”,督促各党总支切实扛牢民族宗教工作责任。11处宗教活动场所均有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联系领导每年开展2次的调研联系。全年未发生违反党的民族政策或影响民族团结的重大事件。

“底”字筑基,繁荣文化促交融,结成民族团结“一家人”。

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向上争取5万元对岔河村彝人小镇塑木地板等进行修复;投资216万元在火星社区张和屯一、二组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产业示范观光园建设项目,开创群众“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民族团结和谐”的美好局面,打造出龙川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靓丽名片。建成文化活动室229个,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83支4264人,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6场次,观众达8000人次。大力发展刺绣产业,成立扶贫生产车间1个,加大与县刺绣扶贫工厂合作力度。积极打造少数民族文化亮点工程、开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族群众彼此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23云上花海魅力南华”龙川镇首届油菜花节、“2023南华农民丰收节暨龙川镇渔乐节”,春节期间在岔河村委会开展少数民族运动会,唱响了“冬种油菜、春赏花海、夏栽水稻、秋收鱼米”四季歌。织织文艺队参加“庆七一颂党恩”“农民丰收节”等文艺晚会节目演出,组织干部职工、农民参加各类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

“创”字争先,典型引路树标杆,扬起民族团结“一面旗”。

一是强党建,筑牢民族团结“连心桥”。坚持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推进”,促进“党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形成常态长效。年内龙川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乡镇,斗山社区被州级授予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实践基地,镇党委被县委表彰为统战工作优秀集体,车子塘村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乡村,被评为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省级美丽村庄,小岔河村被认定为省级绿美村庄。二是强产业,拓宽富民兴村“产业链”。依托富集的民族文化资源,持续打造“红装咪依噜、多姿岔河村”等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文旅+民族团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民族刺绣产业,成立刺绣扶贫车间1个(龙川镇老镇南刺绣厂);彝绣企业法人和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3486万元,实现利润972万元,绣娘收入418万元。三是强人才,筑牢非遗传承人“根基”。新增文化传承人4名,公布为第7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开展文化传承人考核培训及组织参加非遗活动。充分挖掘镇南月琴、根雕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南华老镇南刺绣加工厂董事长李文敏被评为“南华名匠”,根雕制作技艺传承人普文福被评为“南华名匠”。

(南华统战)

 
上一篇:楚雄禄丰丨“七心”向党庆“七一”踔厉奋发谱新篇
下一篇:大理云龙丨宝丰乡:“五个一”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