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推荐新闻 >
聚力建设“六个家园” 持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
发表时间:2024-07-02     阅读次数:     字体:【

双柏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建设“六个家园”,高质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持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强化政治引领,建设凝心聚力同心家园。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县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创建,作为各级党委(党组)考核的重要事项和书记述职评议内容。调整充实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县级23个部分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分级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抓给一级看,层层抓落实,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机制建设。认真落实“五年一规划、一年一考核、一季一调度”等机制,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制定印发了《双柏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双柏县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双柏县民族工作委员制》等系列体制机制文件,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人文化。三是加强工作保障。严格落实资金保障,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为创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县人大、县政协加强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专题视察和调研,在法律的约束与监督下推动工作。

坚定“五个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印发《双柏县关于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宣讲工作方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大纲(附件)》,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共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宣讲活动45场次,受教育群众6000余人次。打造了一批树立和凸显中华民族形象符号的视觉形象工程,持续宣传推广“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已累计关注43000多人。二是盘活“红色家底”。以丰富的地方党史资源为依托,着力深挖大庄杨维庄烈士纪念碑、大庄烈士陵园、双柏县森湖公园红色教育基地、老黑山烈士纪念碑、新街烈士陵园、滇中游击队峨足整训遗址等红色红色资源,讲好双柏红色故事,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三是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认真组织实施省级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指导和参与举办县内各种民族节庆活动,在各种节庆的策划、组织、实施、推广全过程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内在要求和鲜明主题,将中华文化内涵、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民族节庆活动的宣传、布景、展演等环节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着力推进《双柏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贯彻落实,认真开展好示范区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和示范区建设统计监测评估工作。持续加大对民族聚居乡村、散杂居民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拓展。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放创业扶持贷款2215万元,双柏县零工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人民满意教育迈出新步伐,双柏一中改扩建、职业高级中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英才实验幼儿园实现招生办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全州排名第2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连续3年保持全州前列,首届“向南创新实验班”组建开班。县中医院(县域医疗医学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及智慧医疗项目启动建设。投入民生资金13.3亿元,占支出的76.4%,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认真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社会保险执行率全面达标。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9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144元、15967元,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7902元。

深化“三交”实践,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强化“品牌”意识,分步骤、分计划实施好年度任务,抓好州级“三项计划”教育实践基地申报命名工作,双柏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双柏县妥甸中学、双柏县查姆公园烈士纪念碑被命名为楚雄州第一批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教育实践基地;双柏县妥甸镇康和社区被命名为楚雄州第一批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践基地;双柏县查姆湖旅游景区被命名为楚雄州第一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践基地。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持续推动妥甸镇康和社会等城市社区、乡镇社区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情深、守望相助。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认真落实《双柏县关于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按照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旅游、森态双柏旅游三条精品旅游路线。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充分利用南京大学定点帮扶双柏、与江苏沐阳高级中学、香港培侨中学缔结姊妹学校的机遇,积极组织开展夏令营等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青少年交流活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深化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成功举办2023年虎文化节系列活动之“石榴红”杯陀螺邀请赛,组织8名陀螺运动员参加普洱市景谷“金陀螺”国际邀请比赛。

夯实基层治理,建设社会稳定平安家园。不断创新制度机制,聚焦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严格落实“六员四网”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走出一条服务群众特色新路径。推动辖区85个社区网格与基层党建、政法综治、社会治安、市场监管、民政社保等各类服务有机融合,形成“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网格化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民族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生活关怀等多种服务,让各族务工群众从“小家”融入到“大家庭”。围绕节庆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联谊系列活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就业创业、政策法规等各类培训班,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互动交流中展示多彩文化、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时,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纳入“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上下联动的三级民族工作网络管理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群众安全感和综合满意度持续攀升。

厚植生态优势,建设宜居康养美丽家园。打造“生态+产业”“生态+文旅”绿色发展模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谋划中国绿孔雀乐园、虎文化乐园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推动绿色工业加快转型,打造楚雄州“新能源建设示范、新型储能示范、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双柏标杆,绿色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零碳产业等绿色工业加速崛起,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6个,实现绿色工业产值50.9亿元。推动农业产业向发展生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认证绿色食品57个、“三品一标”117个,围绕打造8个“一乡一特”产业示范乡镇和16个特色精品产业园目标,加快推进“两江两河”绿色产业融合示范带建设,培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林药结合”模式,持续深化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易摩、文峰等中彝医药重点企业不断培育壮大、产品研发推陈出新,中彝医药产业产值达52亿元。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243座,覆盖率达75.41%,乡镇镇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57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镇区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在全省89个三类县中综合排名第1位。实施完成40个县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项目,成功创建州级文明村镇9个,法脿李方村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妥甸镇大干田村被列入州级乡村建设示范村。

中共双柏县委 双柏县人民政府

 
上一篇:楚雄市丨东瓜镇彝人古镇社区: 建党节遇上老年大学 互嵌式发展注新活力
下一篇:楚雄姚安丨理论宣讲聚民心 民族团结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