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推荐新闻 >
楚雄禄丰丨“写”好文旅融合文章,促进各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
发表时间:2024-06-04     阅读次数:     字体:【

禄丰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自身优势资源,以恐龙化石为切入点,“写”好文旅融合文章,全域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全域统筹,构建旅游促“三交”新格局。一是市民族宗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印发《关于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细化工作举措,稳步推进旅游促“三交”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景区联盟行动。打造禄丰世界恐龙谷、黑井古镇、金山古镇3个国家4A级景区,土官镇乌龙潭1个国家3A级景区,4家景区签订《禄丰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景区联盟行动公约》,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制度,将更加有效地整合景区资源,形成各景区携手共建共创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充分利用景区现有旅游资源,着力在讲解内容、景区宣传、展陈方式、文艺演出等方面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融汇中华文化标志,在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等区域运用宣传片、文化墙、广告灯箱、旅游商品等载体,打造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优化旅游路线,打造旅游促“三交”新阵地。一是以点为辐射,充分发挥“恐龙、古镇、温泉”的三个优质资源,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等文旅消费全产业链,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四大走廊”战略,培育禄丰文旅硬支撑,成为各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阵地。二是以线为依托,抓好绿汁江禄丰段、龙川江禄丰段、高速路、铁路沿线的文旅科学布局。三是以面为带动,各乡镇充分挖掘辖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借鉴抓工业项目的思维,因地制宜谋划文旅发展,在文旅产业形成“大景点顶天立地,小景点铺天盖地”的新格局,吸引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成为各民族互嵌融居的最好注脚。

创新旅游新业态,注入旅游促“三交”新动能。禄丰市大力发展旅游业态创新,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围绕“一核二江三带四区多点”乡村旅游发展布局,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提升品质,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东河田园综合体、彩云竹溪勤丰北甸、土官乌龙潭、恐龙山九渡等一批各具特色乡村振兴示范点逐渐成为市内州外游客的假日旅游必选点和网红打卡地。已逐步形成了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康体休”等要素的多元化旅游产业体系,从景点旅游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旅游”的文旅新业态也在逐步显现。2023年接待游客22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05.03万元。2024年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196.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4亿元。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赋予旅游促“三交”新内涵。一是依托两亿年的恐龙化石、八百万年的腊玛古猿化石资源和四千多年的盐文化、近代工业文明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守住民族文化之根、传承优秀文化之魂,让文化阵地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二是突出禄丰恐龙标签。紧扣“恐龙之乡 福禄禄丰”大打恐龙牌,高质量承办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17次学术年会、举办恐龙文化论坛、第二十四届恐龙文化旅游节,加快推进侏罗纪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神秘恐龙谷》动漫影视剧创作、《神秘恐龙谷》主题乐园建设、恐龙文化科普研学、恐龙文创等业态发展,推动“文化进景区”和“景区秀文化”双向发力,让恐龙成为禄丰的标签,真正突出禄丰恐龙文化的辨识度。三是拓展少数民族节日旅游功能,深入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世界恐龙谷二期开园、中国原生民歌节进村寨活动、楚雄火把节文化周活动为锲机,穿插展示禄丰市非遗传承项目;在景区内筹办中国原生民歌节进村寨活动及火把节非遗展演活动等,将禄丰市非遗项目进行展演,真正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上一篇:大理宾川丨实施“统战品牌”行动推动统战工作全域创优提质
下一篇:禄丰市:农家书屋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 交融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