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遇见楚雄 | 约你一起探秘“中国火城 火火楚雄”之美
发表时间:2023-07-21     阅读次数:     字体:【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7月20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遇见楚雄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楚雄州姚安县光禄古镇举办。

陈明海摄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中腹地,拥有着“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四张世界级名片。这些美丽的名字藏在山河间,孕育在历史卷轴里,等待我们去体验、去感受、去了解。

图片州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武云兵介绍,中国·楚雄2023彝族火把节将于8月10日至12日举行。在楚雄市设主会场,其他9县市设分会场,将开展130余项活动。

图片州委宣传部提供

“世界恐龙之乡”,引人遐想

1938年,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骨骼化石在云南禄丰市大洼山出土,从此,许氏禄丰龙让楚雄声名鹊起,之后又发掘出了600多具恐龙化石,揭开了亿万年前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世界的神秘面纱。现已探明,楚雄的恐龙化石数量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的“七个未解之谜”是留待考古界破解的“哥德巴赫猜想”,楚雄成为闻名世界的恐龙之乡。

近年来,楚雄州致力于将恐龙化石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建成禄丰世界恐龙谷景区,设计研发出了“博物馆奇妙夜”主题活动,打造出恐龙谷专属差异化产品,开设了“恐龙谷探索训练营”等,通过夯实恐龙谷现有产品的经营基础、输出具有恐龙IP特色的模块化产品、大力打造恐龙超级IP,将化石由静态展览参观转化为沉浸式的游览互动体验,实现从依托核心化石资源的观光型景区向恐龙IP文化输出的恐龙主题乐园转变。

图片州委宣传部提供

“东方人类故乡”,令人神往

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课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在这里迎接东方日出的第一缕曙光。从800万年前的元谋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再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先民,大量遗址、遗物和遗存不断出土,神秘的楚雄成了名副其实的“东方人类故乡”。

1965年,首次发现“元谋人”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元谋人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先后五次的发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元谋丙弄丙洪遗址的发掘工作,入选了2019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2022年以来,楚雄州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元谋人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同时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文旅兴起来的实现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效。沿着生命起源的脉络,在楚雄,能够感受到生命演化的传奇与浪漫。

图片州委宣传部提供

“世界野生菌王国”,让人痴迷

无菌不欢的楚雄,融入乡愁的味道。上苍的眷顾与赐予,让楚雄每到雨季,松茸、鸡枞、牛肝菌、干巴菌等野生菌悄然而出,山野“精灵”,菌香四溢。楚雄州境内野生菌多达540多种,其中可食用、药用的达300多种,占云南全省50%以上,占全国40%左右,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全世界野生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野生菌王国”。

多年来,楚雄州不断加强野生菌保育基地建设,采取封山育菌等技术措施,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菌加工出口企业29户,其中8户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目前,楚雄州已成为云南省野生菌产业聚集区,全国野生菌生产、交易、加工、出口的主要基地。力争到2025年,努力把楚雄州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野生菌生产、交易、加工、出口基地,打造成全国食用野生菌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李盛昌摄

“中国绿孔雀之乡”,叫人惊艳

绿孔雀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极度濒危物种。近年来,楚雄州全力保护建设绿孔雀家园,境内野生绿孔雀数量不断增长,到2021年底,楚雄州绿孔雀数量达300只左右,接近全国总数的50%,成为国内绿孔雀野外种群主要保存地。

近年来,楚雄州系统实施以绿孔雀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设立以绿孔雀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扩展保护区面积,建设绿孔雀饮水点、食源地和栖息地,加强绿孔雀保护和监测工作。在保护区挂牌成立云南省首个绿孔雀家园法律保护巡回审判点,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绿孔雀科研基地、野外观测站。宣传部门精心策划,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打造“中国·楚雄—绿孔雀之乡”品牌,与央媒省媒合作深入开展绿孔雀主题宣传,制作绿孔雀形象宣传片、音乐电影,出品生物多样性系列绘本,孵化绿孔雀IP,塑造绿孔雀文化符号,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宣传绿孔雀。

绣美楚雄,使人称奇

楚雄彝绣是一绣千年的文化传承,也是千年一绣的时代华章。近年来,楚雄州聚合资源,集成力量,承古出新,实现了彝绣“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三大转变。

近年来,楚雄州聚合资源,集成力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承古出新,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绣场变市场”三大转变。“一盘棋”谋划,成立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出台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工业化推进,组建楚雄州文化发展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建成7个彝绣产业园(街区);全链式发展,构建“州文化发展公司+产业联盟+骨干企业+协会(合作社)+绣娘”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州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彝绣车间56个、绣坊136个、彝绣协会(合作社)66个、彝绣电商38个;着力延链强链,推行“彝绣贷”、“彝绣保”、“彝绣邮”,打造“彝绣造”、“彝绣识”、“彝绣标”等,创意研发三大系列彝绣文创产品;开辟“新赛道”,深化沪滇、闽滇文化合作交流,楚雄彝绣走进北京国际时装周和上海、纽约、米兰时装周,同时与东方国际集团、上海申孜实业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开发“妈祖文化”、“楚雄彝绣”非遗联名文创产品,与英国、德国等国家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楚雄彝绣迈步高端化、国际化。目前,楚雄州5.7万名绣娘居家就业,坐地创收。据统计,全州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5亿元,彝绣产业成为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

目前,楚雄州5.7万名绣娘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居家就业,坐地创收。据统计,全州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5亿元,彝绣产业形成了“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新格局,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楚雄州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高建波摄

诗意楚雄,催人向往

去年,楚雄州和中国作协《诗刊》社在元谋举办了中国楚雄·新韵律诗歌会,成立了中国作协《诗刊》社楚雄阅创中心;今年3月,双方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座谈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楚雄州为中国新韵律诗歌会永久举办地。乡村是凝固的音乐、流动的诗歌。今年10月,双方将联袂在楚雄举办中国楚雄·新韵律诗歌音乐会,并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届时,全国各地的作家和诗人将前往楚雄市以口夸中国农民诗歌小镇、元谋县江边乡中国诗歌艺术小镇,牟定县水冬瓜诗歌艺术村、双柏县李方村诗歌艺术村等4个诗歌小镇打卡、采风、驻留,将新韵律诗歌与楚雄的一个个诗意符号结合,使“诗和远方”在楚雄绽放出别样的魅力。

魅力楚雄,惹人陶醉

滇中翡翠,山雄水秀,奇风异俗,画图难足,一步一行都是心灵的放松,一箪一饮都是舌尖上的美味。走进有着“恐龙之乡、化石之仓、东方人类故乡”美誉的楚雄,在探秘禄丰世界恐龙谷、探访元谋人化石中,追溯人类文明起源和生命进化历程,领略历史长河的演进,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方热土留下了历史的足迹;走进“三山鼎立二水分流”楚雄,乌蒙山雄踞、百草岭磅礴、哀牢山巍峨,金沙江浩荡、红河水奔流,造就了武定狮子山、己衣大裂谷、元谋土林、永仁方山和武定水城河、大姚三潭瀑布等奇山异水;走进民族风情浓郁的楚雄,火把节、赛装节、插花节、虎文化节、三月会,千里彝山,到处是火的世界、歌舞的海洋、狂欢的胜地;走进美食荟萃的楚雄,不仅有全羊汤锅、野生菌火锅,还有元谋凉鸡、武定壮鸡、姚安套肠、永仁烤乳猪等等,肉嫩醇香,美味可口,让你吃得精彩、喝得舒畅,深切感受彝家人的热诚和好客。


 
上一篇:楚雄双柏丨做强非遗传承大文章
下一篇:加强考古发掘 提升保护利用 丨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