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百 花 齐 放 【上册】南华县雨露白族乡:高唱团结歌 共谱和谐曲
发表时间:2023-01-29     阅读次数:     字体:【

高唱团结歌

共谱和谐曲

南华县雨露白族乡

基本情况

雨露白族乡地处南华县东南部,乡政府距县城14公里,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有3331户14047人,辖7个村委会123个村民小组。乡内世居彝、白、汉、苗4个民族,有少数民族11778人,占人口总数的84%。

近年来,雨露白族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州县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全乡发展的重要机遇,把民族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有力促进了全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结出累累硕果。2017年被命名为“楚雄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后甸村委会袁家丫口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12月雨露乡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主要做法

强组织、重宣传,共谋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乡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把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化交流等日常工作,真正做到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确保了创建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有效果。二是坚定理想信念。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干部职工全面正确地理解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加深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突出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政策引导作用,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思想引领工作。四是注重宣传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充分利用学校园地,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民族知识及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不断打牢“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感党恩、跟党走,共享民族团结新成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抓基础建设,补齐民族事业发展短板”作为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的头等大事,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全力加强山、水、林、田、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二是加强资金投入。投资390万元,用于白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建设白族文化传习所和上力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投入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372.5万元,建设大村、罗文、洒披武、铅厂、镇模河5个村委会老年活动室和17个村组文化活动室,民族地区精神文化生活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投入资金10万余元,建设雨露乡白族文化共享空间,为保护、传承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提供平台。三是加强产业发展。在抓实烤烟、水稻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冬枣、沃柑、杨梅、软籽石榴、辣椒、万寿菊等特色产业;依托罗文养殖小区、正邦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全乡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国家卫生乡镇创建。

互促进、互交融,共唱民族团结幸福歌。一是收集整理特色民族文化。目前,全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9人,农村业余文艺队16支,收集整理出力戈、果乐、雨露、罗文灯班灯谱4本,民间传说35篇、歌谣谚语620篇、歇后语55条、诗词60首、白族调子30首。2017年2月,“雨露正月初八灯会”被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传承民族特色饮食,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结合雨露乡各民族传统饮食习惯,推出“地道白族土八碗、品味雨露解乡愁”,打造啊呀噜田园综合体,成功筹办2022雨露白族乡云上首届金花乡村文化节和乡村音乐会,推动民族乡村旅游和特色饮食发展。三是深化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在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当地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语言互通,各民族之间没有语言屏障,长久以来,当地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展现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温馨局面。

重引领、创文明,共享民族团结新生活。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全乡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引领全乡各民族切实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自豪感。二是大力推进文明创建。强化家风建设,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家风家教,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奋进、和衷共济。在全乡各族群众中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切实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三是过好“民族团结节”。始终坚持各民族节日全乡各族群众一起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民俗相融,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经验启示

党的坚强领导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积极落实党委主要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级上下联动、各方通力协作、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线。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机制体制,体现在创建工作每一个目标任务和具体环节之中。

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创造好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用创建成果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目标方向。必须坚持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家亲”融合发展模范典型,以历史遗迹、英雄人物、民族风俗、脱贫攻坚等为载体深入挖掘团结进步素材,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品牌,让优秀民族文化融入示范创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上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南华县五街镇:共护绿水青山 共享幸福生活
下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 南华县沙桥镇:凝心聚力促发展 共绘民族团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