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绿水青山
共享幸福生活
南华县五街镇
基本情况
五街镇位于南华县西部,距县城45公里,地处2州(楚雄、大理)3县市(南华、楚雄、祥云)5乡镇(龙川、沙桥、一街、三街、普棚)的中心,境内交通便利。五街镇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等多种民族,是全州35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之一,素有“松茸之乡、生态彝园”美誉。2021年末耕地面积95276亩,辖14个行政村133个村民小组5845户19230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2.1%。全镇有国土面积267.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9%。
近年来,五街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思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努力建设成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创新可持续发展。五街镇成功创建为国家“松茸之乡”、省级“生态乡镇”和“卫生乡镇”、州级“文明乡镇”和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主要做法
加强党的领导,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入镇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县党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上来,促进各民族之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强化教育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和镇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学内容,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覆盖、常态化。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创建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中的“组织员”“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120余场次,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依托各民族文化资源,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33个,使活动场所始终成为传播党的声音、村民议事决策、文体娱乐活动、凝聚党心民心的前沿阵地。
弘扬优秀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着力打造“一室一馆二园二带三遗四节”的民族文化品牌:“一室”即咪黑们红色文化展室;“一馆”即五街“羊皮大队”纪念馆;“二带”即天五公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和南景路特色产业示范带;“二园”即罗鲁文博园和咪黑们村百菌园;“三遗”即保护和传承火草麻布、毕摩文化、姑娘房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节”即二月初七休闲节、六月初六开山节、六月二十四火把节、七月十五打歌节,增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松茸之乡、生态彝园、和美五街”声名远扬、享誉内外。
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注重将创建工作融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全镇累计投入资金4.68亿元,建设了大批水、电、路、通信网络、文化活动场地等惠民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全镇公路里程达672公里,自然村路面硬化率达45%;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逐年加大,草甸发水库建设项目,集镇建设改造提升、扶贫光伏电站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额发放各类惠农补贴,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筑牢生态屏障,“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打响省级生态乡镇品牌。近年来,共实施退耕还林15799亩,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36.77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112名,生态优势巩固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7项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清洁田园”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户厕800座,完成公厕改造5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长制和水源地保护措施有效落实,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切实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人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7%。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有核桃面积11.5万亩,种植萝卜3.5万亩、洋芋1.5万亩、白芸豆4500亩;全镇封山育林育菌面积达20万亩,封山育茸面积达10万亩,2021年野生菌产量1450吨、产值约8000万元,其中松茸产量160吨、产值3700万元,唱响了“春挖洋芋、夏找菌子、秋打核桃、冬拔萝卜”的农民增收“四季歌”,实现了民族团结、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增收致富“三丰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愿景更加凸显。
聚焦脱贫攻坚,全面补齐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秉承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理念,不断健全完善文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推进;教育保障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因贫辍学和因学致贫;健康养老保障全面强化,全镇共有1067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人员按时足额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特殊群体保障全面精准,特困群体充分享受低保、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经过不懈努力,五街镇以“零漏评、领错退、零返贫、高满意度”的优异成绩,先后顺利通过云南省第三方评估检查、国家普查以及多次省州督查检查,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2%,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全面建成奔赴小康社会的生动局面。
强化法治建设,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入推进“平安五街”建设和“七五”普法,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电信网络诈骗等整治工作,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深入开展“三联五抓”专项行动,基层政权更加稳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扎实开展“查大风险防大事故百日行动”,抓实食品药品、交通、消防、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民族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办结率100%,化解率100%。进一步科学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不断消除陈规旧习,倡导文明新风尚,使各族群众都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积极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