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百 花 齐 放 【上册】南华县罗武庄乡:党建引领民族团结 画出最大同心圆
发表时间:2023-01-29     阅读次数:     字体:【

党建引领民族团结

画出最大同心圆

南华县罗武庄乡

基本情况

罗武庄乡位于南华县西部,距县城105公里,地处红河流域上游一街河两畔,东与一街乡接壤,西与大理州弥渡县、祥云县接壤,南与红土坡镇接壤,北与祥云县鹿鸣乡接壤。全乡国土面积123.4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组、126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汉、彝、白、哈尼等民族,2021年末有总人口3028户12237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63.79%,彝族占总人口的35.47%,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73%。乡党委下设7个村党总支,1个“两新”组织党总支,3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36名。全乡耕地总面积30779.1亩,群众收入来源以烤烟、外出务工、农作物种植和牲畜养殖为主。

主要做法

抓住核心关键,强化组织促创建。乡党委、乡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一是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为双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各村党总支书记、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规范制度抓落实。根据《南华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南华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全乡实际,对照“八个一”标准和示范创建指标,按照“党政齐动手、各尽其责”的原则,与各村委会、各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扛牢压实责任,层层抓落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推动有力。

强化宣传教育,凝聚共识抓创建。紧紧抓住文化认同这个民族团结的“根”与“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切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始终把“讲政治”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先决条件,充分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三会一课”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各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利用宣传标语、文化展板等宣传阵地,以“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为载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家庭,把精神传达到基层,宣传到群众中,提高群众思想共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各项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结合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宣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采取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微信公众号,发放民族团结宣传画贴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强化培训管理,抓好传承助创建。一是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培训和非遗文化传承培训,举办南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奔勒笃(六祖古歌)”保护传承培训2期,上海机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帮扶罗武庄乡彝绣技能培训班6期,成功申报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1人,培训绣娘200余人次,既增强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进一步传承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二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功申报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1人。三是组建文艺队。组建业余文艺队6个,利用春节、婚嫁、主题教育宣传、农民文艺会演等开展民族文艺演出活动,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谐,又提升了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抓实项目建设,夯实基础强创建。积极向上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不断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振兴步伐。争取民族机动金18万元,整合资金17.3万元,建设大村民族文化活动场所1个,修建岔河口村进村公路4公里,扶持发展魔芋种植100亩,组织农户开展魔芋种植技术培训3期。争取中央民族发展资金15万,自筹0.6万元,实施羊厩房村民小组村间道路硬化3.2公里。争取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2017年和2022年分别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0万元,实施戈拉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和背阴村小组等村组道路硬化9公里。扎实推进“厕所革命”,补助资金35万元,实施户厕改造250个,新建公厕1座;投资10万元新建垃圾池20座,改造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座。投资20.98万元组织群众购买家庭垃圾简易焚烧炉1166个。

及时研判处置,维护稳定保创建。乡党委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网络宗教舆情纳入管理视野、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适时开展分析研判,加强舆情监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不同情况,迅速反应,掌握主动,同时全面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及时分析研判舆情发展态势,做好应急应对处置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定期开展民族宗教领域矛盾隐患排查,明确党总支副书记为安全责任人,做到开展巡查工作常态化,随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对可能引发的民族领域不稳定因素和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消除在萌芽状态,着力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经验启示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常态化。一是突出重点,持续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把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工作大局、日常工作相结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态化,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进村组、进家庭等工作。二是培育示范典型,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和放大示范的带动效应和典型辐射效应,推动创建工作落地生根,积极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规划等富民举措,扎实推进戈拉么特色村寨、背阴村道路硬化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同时,积极挖掘民族特色文化,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

强化宣传教育引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聚焦各民族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实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满足各民族的正当利益诉求,共享利益发展成果。以团结统一为各民族的最高准则,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血脉相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让“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就学、就医、社保等民生问题。二是以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民的发展条件。三是立足地区优势,大力挖掘发展潜力,引导调优产业结构,抓好抓实专业合作社等优势产业,鼓励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确保广大群众增产增收,生活富裕富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上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 南华县红土坡镇:民族团结山歌嘹亮 友谊花朵满园飘香
下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南华县一街乡:唱好共同繁荣发展歌 奏响民族团结奋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