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到位”“七结合”
构建和谐前场
姚安县前场镇
基本情况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前场镇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三个到位”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围绕“七个结合”扎实推动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前 场 镇 位 于 姚 安 县 东 部, 地 处 东 经 101 ° 24’53”, 北 纬 25° 29’48”,东邻本县适中乡,南枕牟定县共和镇,西连本县栋川镇,北接大姚县金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 23 公里,姚(安)牟(定)公路、楚姚高速、G56 昆楚大高速贯穿而过,素有“前场关”“姚安东大门”之称。全镇国土面积 305.16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2757 米,最低海拔 1840 米,中心海拔 2140 米,年平均气温 13.5C°。前场镇辖有 9 个村(社区),88 个自然村,155 个村民小组,6260 户 1.8 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满、藏、苗、傣、白、哈尼、傈僳、拉祜等 11 个民族,是一个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园”。
主要做法
坚持组织领导到位。前场镇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工作来抓。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保障。二是制定下发《前场镇创建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实施方案》,在全镇实行民族团结进步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三是将创建工作纳入全镇重点督查工作,通过专题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切实加大督促检查指导力度,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坚持宣传教育到位。前场镇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为认真开展好创建工作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一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观、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民族工作意识,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通过设立大型宣传牌、制作民族团结宣传展板、制作宣传册、发放折页等方式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知识内容。三是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重要抓手,利用会议、活动、开街节等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强化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经费保障到位。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通过多渠道争取整合资金,确保创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途径和重要基础,坚持把发展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作为跨越发展的首要任务,优化产业布局,做强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了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21 年全镇农村常住居民总收入 6.32 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839 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6 亿元,完成税收收入 1250 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8 万元,完成向上争取资金 208.28 万元,完成招商引资 5.1 亿元。
与民生保障相结合。扎实开展城乡低保精准施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坚决遏制“关系保”“人情保”等现象。对所有城乡低保户走访全覆盖,按照评定程序纳入保障 523 户 1044 人 ;继续对 49 名特困人员进行照顾护理,逐户走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39 人,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继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 ;对辖区内孤儿、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慰问 ;按要求完成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核减和申报工作,高龄老人和残疾人生活保障持续巩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相结合。认真组织民族传统节日、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族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课题研究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国家、省、州、县相关部署,适时举办民族文艺汇演、民族书法、摄影、民族艺术品展览、民族传统体育等活动。重视民族古籍抢救、搜集、保护、整理和研究,发挥文化的民族团结正能量作用。每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集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切实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干部培养相结合。始终坚持把培养选拔任用民族干部作为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一是转变观念,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做好培养民族干部工作,转变观念。二是消除重视专业技术人才轻视民族干部队伍的观念,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开发。三是改变重引进轻培养的观念,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开发和民族干部的培养。四是树立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理念。目前,前场镇在职实有人数 65 人,其中民族干部 30 人,占总数 46%。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人懂有人抓。与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相结合。始终坚持把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作为各民族人民最大的福祉和中心任务。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普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二是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处置涉民族宗教因素的案件、事件。三是制定《前场镇处置民族与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民族关系监测和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与民族工作创新相结合。始终坚持把创新工作作为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党建引领创建工作。着力建设代表民族群众意愿、服务民族群众需求、带领民族群众致富的基层党组织,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主心骨。二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为核心,坚持把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基层党员积极性,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及挂包单位、包保人员力量,有效推进扶贫工作,积极探索“党支部 + 合作社 + 村集体 + 脱困户 +X”发展模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高速公路安置点、集镇污水管网初步建设完成。三道箐水库维修养护顺利完成。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认真开展石者河治理。严格农村集体土地和设施农用地管理,集中开展违法占用土地大规模整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压实森林防火责任,扎实开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专项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经验启示
坚定不移抓党建,党的领导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前场经验表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抓党建,是我们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必须坚持的鲜明政治导向。在示范创建中,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 ;要凝心聚力抓创建,加强创建工作合力 ;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坚定不移抓发展,产业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示范创建中,要把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快增收致富步伐,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坚定不移抓治理,多元治理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点。民族政策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之一,把民族政策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求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多元治理制度,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前场镇之所以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就在于坚定不移地抓治理抓制度,把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多元治理结合起来,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坚定不移抓文化,文化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根脉。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支撑。示范创建中,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重本地特有的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