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写团结曲 羊街遍开团结花
元谋县羊街镇
基本情况
羊街镇位于元谋县南部,下辖 10 个村委会,105 个自然村,96 个 村民小组,有汉、彝、苗、白、傈僳、回等多个民族,2021 年末全镇 有总户数 5897 户,户籍人口 18086 人,少数民族人口有 9299 人,占总 人口的 51.42% ;森林覆盖率 72.5%,素有“天然氧吧”之称。镇内民 族风情浓郁独特,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有 彝族大刀舞、苗族芦笙舞,苗族合唱团,彝族刺绣、洞经音乐、民间擀 毡技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影响深远的勒品土司文化。同时,羊 街也是元谋的革命老区之一。
近年来,羊街镇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来抓,在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中构筑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共谋羊街发展新篇,先后获得“云南省 文明村镇”“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南省卫生乡镇”“楚雄彝 族自治州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楚雄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荣誉称号,下百邑村被评为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高姑村、中坝村被省级卫生村,涌现出张玉贵、刘建英、王灿光等一批州级、县级非遗传承 人。
主要做法
抓基层组织建设,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力”。以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强基层党组织, 丰富“党建 + 民族团结”内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 实提升其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各族群众的职责和能力。全镇基层党 员按照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求,转作风、大调研、全走访、办实事, 倾听各族群众心声,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带领各族群众致富,教育引导 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抓学习教育培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染力”。通 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户长会、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对群众 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 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推动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通过多层次、 多形式、多角度、广覆盖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对民族知 识和民族政策法规知晓率,进一步凝聚起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的思想共识。
抓交往交流交融,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力”。制 定羊街镇“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一镇两带三区四园”( 即 建设山区特色农业小镇,培育绿色工业经济发展支撑带、文旅康养休闲 体验带,打造乡村治理有效实践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 设样板区,擦亮生态休闲花园、绿色食品乐园、民族文化故园、美丽宜 居家园“四张名片”,突出党建领镇、数字强镇、产业富镇、科教兴镇、 文旅亮镇、招商活镇、生态立镇、法治安镇等八项重点工作,推动羊街镇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振兴“风情勒品·秀美羊街”),深入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村委 会”“进村组”“进校园”“进宗教场所”“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 2017 年,羊街镇被命名为楚雄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在集 镇,以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文化走廊、舞台作品等阵地为抓手,以 共跳“民族舞”、共唱“主题曲”、共读“主题书”等方式,奏响团结 示范的“共鸣点”;在机关,以“学好民宗条例、讲好示范宣讲、维护 好民族群众权利”为抓手,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深化文化认同 ;在学 校,以“上好一堂课、唱好一首歌、跳好一支舞、绘好一面墙、做好一 文化角”“五个好”为抓手,着力开展好人才培育工程 ;在村委会,通 过“五个一”,着力把为民服务站打造成为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服 务站”,把村史馆打造成铸牢共同体意识的“主题馆”,把宣传文化长廊 打造成铸牢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墙”;把党员活动室打造成铸牢共同体 意识的“教育馆”;把乡村大舞台打造成为“民族团结大舞台”。引导群 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相关内容融入“花灯说 唱”“四弦弹唱”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中,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 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根植于心。着力加强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将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普法宣传教育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支持全镇少数民族聚居村组积极上报进村道路 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通乡村致富路,同时,围绕易地扶贫搬迁脱 贫一批,克期完成 36 户 98 人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入住和旧房拆 除,推进“银行 + 企业 + 农户 + 政府”扶贫模式,争取小额扶贫贷款、 产业扶贫资金 1288 万元参与合作经营,贫困户实现年收益 85.26 万元, 通过公益岗位设置、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激发民族群众自强诚信感恩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真正融入新 环境、新生活。从群众居住生活、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方面入手,稳 步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积极组织 2 批次 56 名民 兵前往镇康县南伞镇支援疫情防控,为边疆地区管住边境,守好国门注 入强大动力。
抓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力”。基 础设施上迈出新步伐。全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加快花同至平 安“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启动实施 30 户以上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建 设项目,村组道路硬化率从 20% 提升到 100%,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有效 保障,村组用电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坡耕地治理和 沙坝地开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业兴旺上展现新作为。围 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突出“三品一标”创建,重点把羊 街、甘泉、己波龙发展培植成“番茄种植示范村”,把花同、木溪悟发 展培植成“无筋豆种植示范村”,着力打造以羊街、甘泉、花同为主板 块的“绿色菜生产基地”;以高山核桃、冬桃—半山车厘子、杨梅—山 下柑橘、人参果为主的立体种植模式,巩固扶贫整乡推进产业和退耕还 林成果。民生事业上迈向新台阶。打好“绿色食品牌”,增加农村居民 经营性收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 入,根治欠薪顽疾,保障农民工权益。实施教育卫生质量提升工程,加 大依法控辍保学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力 度,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不断提高基 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提升低保兜底保障水平。美 化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扎实开展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城乡人居 环境整治工作,农村“脏、乱、差”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荣获云南省 卫生乡镇称号 ;结合苗族芦笙舞、彝族大刀舞、彝族《阿鲁举热》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一批集休闲、观光、体验、餐饮和娱乐为一 体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农庄,打造元谋热坝休闲避暑“后花园”。以莲花 坝田园综合体、“鸡冠山·勒品风情旅游度假区”等乡村文化旅游项目 为依托,主动融入全县“全国知名旅游康养休闲胜地”建设,挖掘包装 “一桶水、一瓶酒、一朵菌、一提油、一罐蜜、一块肉、一袋面、一盒 蛋、一箱果、一匹布”等旅游小商品,加快打造具有乡村地域特色与市 场价值的全域旅游优质品牌,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休闲和康养深度融合 发展,着力培育“文旅康养休闲体验带”,擦亮“绿色食品乐园”名片。 在乡村治理上彰显新举措。建立健全基层网格化工作机制,加大社会群 防群治工作力度,及时排查化解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推进抓党 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 项斗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森林火灾发 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阻 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全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 95% 以上。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把准民族团结进步“方向盘”。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多 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党建文化、科技文化、民族文化、法治文化等 交流碰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族 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夯实基础,筑牢共同繁荣发展“压舱石”。羊街镇以富民强乡为根 本目标,不断强化基础和产业支撑,加快推动融合发展,经济实力、综 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总体保持两位数增长,跑出 了跨越发展羊街速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 康、走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民为本,画好共创幸福家园“同心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聚力聚焦水、电、路,明确时间节点,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优质工程 ;在 村庄整治上分类推进、争当先进,实现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庭院美 丽 ;在产业发展上,不断推动全镇产业发展规模化、多样化,产业发展 多点开花 ;在社会治理上,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各族人民。 比学赶超,奏响共同团结奋斗“最强音”。积极开展“干在实处走 在前列”大比拼,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重点,明 确管理目标、工作目标、考核目标,做到年初定目标,年中有督查,年 终有考核。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依托,把创建工作纳入镇村组三级考核, 形成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服务人性化、干群心贴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