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花正艳 和谐发展谱新篇
元谋县老城乡
基本情况
老城乡位于元谋县中南部,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坝区为一体 的农业大乡。全乡辖区内有 10 个行政村,129 个村民小组,6456 户 28189 人,有汉、彝、傈僳、苗、傣等多个民族。2021 年度农民人均纯 收入 8986 元。 近年来,老城乡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 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同考 核,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促进全乡各族群众广泛交往 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团结互助,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主要做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基层党建同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强保障。形 成“层层负责、上下沟通、乡村联动、整体推动”的管理机制,定期召 开办公会,重点听取相关部门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汇报,协 调解决民族宗教团结稳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研究、 有决议、有部署、有落实。坚持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农民理论家宣讲 团”、党组织书记宣讲团的全覆盖优势,扎实开展各类民族团结理论宣讲活动 100 余场次。打通基层思想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从全乡 34 支农村文艺队中选拔文艺骨干组建起 2 支文艺小分队,编排具有本 地民族特色的花灯小戏《百年党史铸辉煌》和快板《学百年党史、传承 红色基因》等系列节目到各村组进行演出,演出与理论相结合,让民族 团结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强宣传教育聚力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党的民族政策纳入党员干部、群众日常理论学习,通过微信、 QQ 工作群、干部职工会、群众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族团结 进步创建知识,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人人践行。组织开展赶 秋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开展左脚舞聚会、民族舞文艺汇演等群 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体活动,促进各族群众深度交流交融,汇聚全乡各 族群众共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经济发展互融合。老城乡坚持以发展经济,全 面实现乡村振兴为工作目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夯实了 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村组实现了通自来水、通 网络、通水泥路,修建了水渠桥梁、灌溉大坝、污水处理等设施,极大 便利了群众生活。多方协调争取实施进村公路硬化项目,已经实现村委 会 100%、自然村 96.5% 以上通村公路硬化,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建设文 化活动阵地,目前,自然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覆盖率达 87.5%。小产业变 大产业。老城乡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引进碧丰果业、富国高科等一批 公司、合作社建果蔬种植基地 100 余个,同时争取项目资金兴修农田水 利、建设农产品、果蔬交易市场 2 个,依托基地、合作社搞好果蔬新品 种、制繁种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培优绿色食品牌,使各村组农业 产业迅速规模化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品种达 60 多个,2021 年末蔬菜播 种面积 36210 亩,水果种植面积 16750 亩,蔬菜制繁种 1205 亩,花卉2850 亩。2021 年,老城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7201 万元,粮食产 量 12644 吨,蔬菜总产量 64312 吨,水果总产量 38713 吨,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 16446 元。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化认同相促进。老城乡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核心目标,多渠道、多层次地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整村 推进项目工程,加强村组文化阵地建设,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 主义。利用文化阵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使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惠农政 策得到贯彻落实。利用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自编、 自导、自演节目,歌颂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效,宣传身边 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人文化、实体化、大 众化。设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民族团结进 步创建示范街、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民族文化宣传,营造了 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基层治理共抓牢。老城乡着力防范化解宗教领 域重大风险隐患,宗教管理体系逐渐健全。实行民族宗教团结稳定暨宗 教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一级抓一级的 工作格局,同时认真做好私设集会点的清理整顿工作。认真排查调处矛 盾纠纷隐患,坚决把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类隐患和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 ;完善和健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稳定问题的预警机制, 认真开展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排查和研判工作,在按季 度上报的同时,认真做好调处工作。不断健全法治体系,依法治乡、依 法行政工作持续发展,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因地制宜推广丙月村 委会“红九条”典型经验,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 发挥“红黑榜”的助推作用,完善并执行《村规民约》,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自治机制更加健全, 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有序推进,群众自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验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保证。把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创建工作纳入乡党委年度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措施,目标明 确,责任到人,乡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宗教界人士及宗教活动场所 制度,各行政村建立了信息员队伍,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提 供了有力的保证。 加大宣传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途径。通过“万名党员进 党校”,加强对全乡村组干部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全乡各级干部 提高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 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村党组织通过党员会、群众会抓 实民族团结的教育宣传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引导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目标。围绕县乡村振 兴示范带的打造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目标,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积极补齐短板弱项,盘活村集体经 济,结合各村优势培育主导产业,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参加技能培训,提 升少数民族的素质,实现增收致富。 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要求。坚持开发、利 用与保护并重,挖掘、继承与创新并举,重点围绕保护原村设施、保持 原村风貌,展示原村形象、打造原村品牌,提升原村形象、挖掘原村潜 力,保障原村开发、实现提质增效等主要内容,深入把度村进行调研, 对民族文化、建筑文化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查、研究,加强村寨民族文 化活动基地建设,用好文化共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