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元谋县新华乡
基本情况
新华乡位于元谋县西部,与大姚县龙街镇接壤,全乡行政区域面积 183.9 平方公里,辖新平、新华、华丰、大河边 4 个行政村,2820 户、 8027 人,有汉、彝、傈僳等 14 种民族,少数民族 5301 人,占总人口 的 66.04%,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山区乡。
近年来,新华乡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 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 同繁荣发展”主题,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 标,在巩固、提升、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1 年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乡,并被省民族宗教委作为 20 个全国民 族团结乡村振兴试点乡之一向国家民委推荐上报。
主要做法
以“三个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着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同频共振抓创建。坚持以极高的 政治站位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旗帜鲜明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双组长的民族团结乡村 振兴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把创建工 作纳入乡村组三级考核,高位推动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乡创建办综合 协调、各所站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格局,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 障。同时,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乡党政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 5 人, 占 45% ;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293 人,占党员数的 67.6%,全乡 4 个村党 总支书记、主任全部是少数民族。 着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凝心聚力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坚持积 极强化价值引领,不断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共哺、 血脉交融,有力维护民族团结大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 人心。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区)、进 学校、进医院、进景区、进家庭“七进”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教育,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 围,坚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 纳入干部职工学习教育范围,在全乡中小学校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教育,让广大学生了解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把“爱我中华”的 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扎实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激发各 族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投资 12 万元在全乡 34 个村小组安装智能广播,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 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 好家园上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定不移感党 恩、听党话、跟党走。 着力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桥梁,倾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凝聚人心,弘扬中华精神,彰显中国力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坚持将民族团结建设和健康文明新 生活有机结合,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革除陋习,倡 导新风,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 评选表彰活动,以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国 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和“五个认同”教育以及革命文化和优 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各民族沟通 桥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大对乡内 7 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人的扶持力度,组建 34 支民间文艺队,积极推广传承草皮调、花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 固。
以“三个融合”贯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将创建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坚决兑现“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聚焦“两不 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下足绣花功夫,着力住房保障巩固和各项扶贫 政策的实施,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尽锐出战、奋发实干。至 2020 年, 全乡 512 户 1625 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100% 落实产业帮扶措施, 29.4% 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72% 实现务工就业,贫困户人均纯收入 达到 13000 元以上,显著超越脱贫线标准。 将创建与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补齐民族地区发展短板。2016 年 以来,全乡民生、社会事业支出达 4160 万元。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加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116 人,实现务工收入 1.8 亿元。班庄 800 亩高 标准农田改造完工,完成乡村公路硬化 53.4 公里,全乡 34 个村民小组 通公路,30 个通村小组公路实现硬化 ;坛罐窑中型水库建成,西片区 高效节水新华片区项目及新华乡集镇供水项目投入使用,季节性缺水问题得以解决。 将创建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坚持“建强硬堡垒、打好旅游牌、唱 好林果戏、做好水文章、建好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乡”的发展定位, 着力打造“旅游、桃李、生猪、光伏”四个亿元级产业集群。“万亩桃 李产业园”成为全县农业发展新亮点。累计种植桃李 10600 亩,挂果 2600 亩,产量 2600 吨,桃李远销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实现年产 值 2600 万元,“小”桃李成为增收致富“大”产业。“万头生猪产业园” 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万头生猪养殖场 2 个,实现年出栏生猪 5 万头、 仔猪 6 万头、产值达 2 亿元以上,带动发展千头生猪养殖户 3 户,适度 规模养殖户 126 户。“特色经济林果园”实现筑巢引凤。先后引进浙滇 农业、四川朝兴、安徽金冠果业、楚雄百香果业等企业,大力发展甜 橙、红美人、红宝石蜜柚、百香果、软籽石榴等多个千亩“特色水果” 产业园。“新能源示范园”全面提速推进。投资 9.4 亿元的 165 兆瓦林 光互补项目,正在开展项目施工 ;投资 1.5 亿元的楚攀天然气管道项目 已完工投入使用,每年通过新华乡管道输送的天然气达 2 亿立方米以 上,为中缅天然气输送作出了新华贡献。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指明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发展方向。始终把民族团结 进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力推进 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 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擦亮“绿色康养之乡、特色桃李之乡、生态 养殖基地”三张名片,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 路。 以“大比拼”为抓手,全方位落实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举 措。积极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将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明确管理目标、工作目标、考核目标,做到年初定 目标,过程有督查,年终有考核。把创建工作纳入乡村组三级考核,形 成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服务人性化、干群心贴心的良好氛围。 突出工作重心,培育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支柱产业。发展是解 决民族问题第一要务。近年来,新华乡着眼高质量发展,以培育支柱产 业为抓手,加快“一带四园”(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带、万亩桃李产业园、 万亩特色水果示范园、万头生猪示范园和新能源示范园)建设,形成产 业支柱和产业链,撬动经济高速增长,有力促进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推行“文化强乡”战略。坚持“民族团结进步 +”, 以“绿色 +”“特色 +”“互联网 +”“康养 +”发展模式,把民族乡村振 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济发展、产业培树、基础设施、文化传承、 生态保护、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使 村民更文明,村貌更整洁,村风文化更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