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凉山谱新篇
元谋县凉山乡
基本情况
凉山乡坐落于元谋县东部,距县城 17 公里。全乡辖 4 个村委会 35 个自然村,有 1296 户 4199 人,有汉、彝、傈傈、苗等多种民族,少数 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6%。 近年来,凉山乡紧紧围绕打造“民族团结小镇、平安和谐小镇、生 态宜居小镇、特色旅游小镇”四张名片的目标,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 事业新局面。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乡镇”、云南省卫生 乡镇、省级文明生态乡镇、州级信访“三无”乡镇、楚雄州民族团结进 步创建示范乡镇,冷水箐移民新村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村。
主要做法
履行好“三项任务”。一是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 传力度,认真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活动 ;二是以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 结,促进全乡经济建设全面发展 ;三是建立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排查机 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预案,定期召开民族工作分析会,研究民族工作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壮态, 解决在基层。
开展好“四项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启动仪 式,宣传扩大全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影响率和知晓率 ;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联谊活动,听取各民族群众的诉求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 建成果展示活动,挖掘民族优秀特色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少数 民族传统文化 ;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各民 族群众熟悉和运用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珍惜好“四颗心”。用“真心”感召,把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植 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伊始,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在 乡党委领导下,推动创建活动在全乡有序展开,并做到“两有”:有人 办事、有章可循。用“热心”服务,把民族团结进步的问题解决好。鼓 励党员结交不同民族朋友,与不同民族困难群众实行“一对一”结对帮 扶活动 ;组建健康扶贫小组,针对乡内少数民族群众开展送医送药义诊 活动 ;针对少数民族语言不通的情况,为民服务工作窗口服务人员耐心 细致为其进行一一解答。用“诚心”取信,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环境营造 好。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在电子屏、微信群 滚动播放民族团结相关内容和先进事例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落实创建 措施,强化对民族特色文化学习,提倡各民族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学 习,共同发展 ;倡导“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谱一首曲”,鼓 励干部职工在各级各个活动中唱民族歌曲和跳民族舞 ;严抓督促检查, 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解决问题 的办法与措施。用“恒心”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的骨架构牢。切实为 群众办好事、实事,下乡深入扶贫联系点,为贫困户和贫困大学生送去 慰问金,争取资金为扶贫点解决人畜饮水、行路难等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维护民族团结。
做到“五个结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到“五个结合”,即 创建活动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治安稳定结合起来 ;与爱国主义教育和 做守法公民结合起来 ;与创建平安乡村、和谐村组结合起来 ;与扶贫帮 困,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具体困难问题结合起来 ;与创建模范乡镇和创建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乡镇结合起来,推动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取得显著成 效。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打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扎实抓好巡察、督查检查、审计 等反馈意见整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 习教育,把讲政治体现到政治忠诚上、体现到理论武装上、体现到实际 行动上,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 府工作安排和县委、乡党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产业培强充盈民族团结进步命脉。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经 济发展稳步提升。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7742 万元,较 2016 年增 长 48.14%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达 2.7181 亿 元, 较 2016 年 1120 万 元 增 长 2326.88% ;招商引资达 1.379 亿元,较 2016 年 1 亿元增长 37.9% ;地 方财政收入完成 849.7 万元,较 2016 年 187 万元增长 354.39% ;人均纯 收入达 8982 元,较 2016 年 5860 元增长 53.28%。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实施农危改 324 户,搬迁安置 63 户 276 人,硬化村、组道路 139.28 公 里 ;新建小水窖 478 个,蓄水池 33 个,修复坝塘 2 个,架设自来水管 道 32064 米,新增蓄水量共 17137 立方米 ;修建 9 个文化活动室、6 个 公厕,新建移动通信塔 5 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烤烟种植面积由 900 亩增加到 2220 亩,收购量由 12 万公斤增至 30 万公斤 ;香叶天竺葵种 植面积达 200 余亩。持续巩固生态猪、黑山羊、生态鸡等生态养殖和核桃、红梨、红萝卜、洋芋等冷凉果蔬种植,稳定农户增收。 造血工程化身民族团结进步油田。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 7000 余 万元,实施道路、饮水、文化活动室等扶贫项目 150 个,认真落实教 育、健康、产业、就业等各项行业扶贫政策,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 访”活动,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8982 元,比 2016 年增加 3122 元。4 个贫困行政村、307 户 1270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 现脱贫,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现场登记和数据验收。生态建设持 续向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 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 2.3 万亩国家级公益林、6.3 万亩省级公益林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共实施退耕还林 5108 亩、陡坡地 治理 2884.7 亩,及时兑补资金 1045.49 万元。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 各项工作措施,全乡近 5 年未发生过火灾,森林覆盖面积 6311 公顷、 覆盖率 74.8%,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文明持续发展。重大风险防范 有力。累计化解政府性债务 393.42 万元,政府债务规模、综合债务率、 “三保”风险总体可控。 扶危济困传唱民族团结进步经典。倾心尽力惠民生,人民生活获得 实质性改善。义务教育稳步发展,公共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就 业服务全面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500 余人次。社会保障各项政 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金、高龄老人补助金、五保供 养金等各项社会救助资金 647.4054 万元。2020 年以来全面落实殡葬改 革政策,投资 80 万元的乡级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和 40 万元的业务用房 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发放殡葬惠民资金 6.6 万元。注重民族文化传 承,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 项,有省级传承人 4 人、 州级传承人 10 人、县级传承人 9 人,收集整理出 12 首彝族酒歌,并刻 制了光盘 ;组织凉山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云南省“花滇周”展演活动 ;多次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文艺汇演,均取得较好成绩。 “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八五”普法全面启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 显著成效,疫情防控有力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家安全、国防动 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信访、工青妇、儿童、老龄、残 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共产党员勇扛民族团结进步重任。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 展,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牢牢掌握意识形 态工作主动权。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综合绩效考 核成绩不断提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坚决破除形 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接受乡人大的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 7 件、建议 110 件,办复率及满意率达 100%。全力支持乡纪委工作。坚 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的精神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