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狮山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力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3-01-29     阅读次数:     字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力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武定县狮山镇

基本情况

狮山镇属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位 于“西南第一山”——狮子山脚下而得名。狮山镇党委、政府始终以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9.3 亿元,增 长 10.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45667 元、13487 元, 分别增长 10.2%、10.4%。2017 年,狮山镇被命名为楚雄州民族团结进 步示范镇,2021 年被命名为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2017 年至 2021 年,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6 家、省级民族团 结进步示范单位 7 家,2019 年旧城社区马豆沟村被分别命名为中国和 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主要做法

“三加强”,全面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始终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 族、繁荣各民族”的重要论断,全面夯实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加 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狮山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 的村 ( 社区 )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和调度会议制度,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乡村联动协调、全社会共创共建的 工作格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为抓手, 全面深化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做法成效,全 面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 ;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干在实处、走在前 列”大比拼活动,延伸到村组一级,与村干部绩效奖励分配相挂钩,进 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持续推进“四万三进”活动,全面 推行一线工作法,始终把解决民族地区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落脚点。加 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239 名镇 村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达 89 人,占比达 37% ;14 名镇党政班子成员 中,少数民族领导干部 4 人,占 28%。 “三着力”,全面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始终遵 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的重要论断,推动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 互借鉴。着力拓宽宣传渠道。深化“多元一体”国情教育,切实增强各 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思想意识,培 育创建工作最广泛的干群基础。着力丰富宣传氛围。投入 30 余万元资 金,制作宣传广告牌 30 余块、永久性标语 35 条、墙体宣传画 60 余幅, 在公路沿线、辖区主要干道、街道、学校、医院、村寨等位置放置宣传 广告牌和标语。着力加强宣传教育。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 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日常教学、主题班会、文体活 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内容。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心用情办好 民族传统节日,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保护民族文化遗产,鼓励民间 艺人带头组织民族文化活动,30 个村级文化室,30 个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30 个农家书屋积极发挥创建宣传阵地作用。 “三加快”,全面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始终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 论断,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工作的奋斗目标。加快 乡村振兴建设。全面实施 18 项巩固拓展衔接工程,常态化开展动态监 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消除风险 559 户 1967 人。投入产业扶贫资 金 5413 万元,实施产业帮扶和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项目,村 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 31.5 万元,10 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 91.3%。加快 夯实发展基础。沪滇协作综合屠宰及冷链配送中心项目加快扫尾,九厂 片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金沙社区花卉大棚项目稳步推进,15 万千瓦 万德村光伏电站铺西、麦岔、矣波项目点启动建设。引进玉溪春满园、 敦煌种业、春牧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花卉、蔬菜种植和肉牛养殖等项 目 10 个,辐射带动作用越发凸显。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致力于调结构、 促转型,全速释放产业升级动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8.6%,占生产 总值比重为 27.2%,永银山猪火腿、云味坊食品馅料等农产品引领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加大对古柏山居、吆鹰大石房水果产业扶持 力度,着力打造特色水果示范基地。 “三发挥”,全面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始终坚 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发挥文 字教育作用。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 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发挥串联带动作用。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 点、示范带、示范圈布局,把文明镇村、文明社区、文明校园等创建工 作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范畴,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示范效应。发挥 示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民族团结进步领域模范集体和个人先进典型,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活动,创建示范点 25 个。“三依法”,全面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依法治 理民族事务。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方式,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 族代表人士制度,做到思想上引导、政治上团结、工作上尊重、生活上 关心。依法规范宗教事务。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完善服务管理、 协调合作、法律援助等机制,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务工、经商、就医、就 学、就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依法妥善处理民族宗教矛 盾。坚持“主动预防、依法处置”原则,及时、妥善化解涉及民族宗教 因素的矛盾纠纷,确保各族群众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推动民 族宗教事务治理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经验启示

要始终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 范创建的落脚点,全面深化“34567”做法,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 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始终坚持“四个与共”,即永葆休 戚与共的“鱼水情”,让党和人民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 奏响荣辱与共的“团结曲”,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汇聚生死 与共的“精气神”,让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成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谱写 命运与共的“新华章”,让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

始终坚持“五个认同”,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建立起全镇 19 个民族对祖国的归属感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建立起全镇 3340 名 党员对“四史”的认同感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立起全镇 10.18 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感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 的认同,建立起全镇 304 个党组织对坚决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责任感 ;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建立起狮山大地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就感。

始终筑牢“六个基础”,即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 础,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乡村联动协调、全社会共 创共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格局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的认识基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人民心中 ;夯实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让 19 个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一个也不掉队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让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的社会基础,让各民族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水 平。

始终坚持“七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围绕主线,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 法治理念,必须坚持自力更生,打造各民族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 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高桥镇: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谱写和谐发展新高桥
下一篇: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民族同心共筑梦 罗婺大地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