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高桥镇: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谱写和谐发展新高桥
发表时间:2023-01-29     阅读次数:     字体:【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谱写和谐发展新高桥

武定县高桥镇

基本情况

高桥镇位于武定县西北部,距县城 40 千米。高桥镇辖区面积 404.6 平方公里,辖 17 个村委会,150 个自然村,212 个村民小组 10111 户 36758 人。山区面积占 60%,境内聚居着汉、彝、苗、哈尼、傈僳等 12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23242 人,占 63.2%。境内蕴藏有铜、铁、钛等 矿产资源 ;高桥、海子、勒外三个坝子相连,全镇总耕地面积达 35625 亩 ;水资源丰富,库塘年蓄水量 516 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 47%。 老 108 国道横穿境内,镇政府所在地距永武高速路猫街出口仅 9.6 公 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2021 年底,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512 元。

主要做法

多措并举,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建引领抓创建。把加强高桥 镇党组织建设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统筹起来,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彝、苗 聚居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17 名,培养民族工作干部 17 名,致富 带头人 13 名,党组织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 堡垒。融合拓展抓创建。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政府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负责人、民族宗教专干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 全面协调开展创建工作,建立起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典型示范抓创 建。积极探索建立“创业建功”激励机制,在全镇树立一批“创业建 功”先进典型,在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建功奉献”为主题 的创先争优活动。2015 年至今,全镇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 2.3 亿元,培 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3 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2562 户增收 2679 万 元。实施安居扶贫工程,2016 年以来,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 避让等项目资源,实施了尼嘎古村委会阿猫鲁村、海子村委会滑石板 村、树沟村委会龙打坝村、西菊拉村委会以都作村、大村村委会旧衣 干村、石腊它村委会分水岭村等 6 个自然村 160 户 578 人的集中搬迁安 置项目,累计实施 C、D 级危房改造 3451 户,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2015 年以来高桥镇受国家、省、州、县四级表彰累计 20 余次,表彰民 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1 名,道德模范 3 人,十星级示范户 20 名、脱贫 光荣户 10 名、自力更生户 10 名,让全镇干部群众学有目标,干有榜 样。 紧扣核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在全镇深入开展党 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 力量,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五进”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倾听各族群众心声,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带领各族群众致富。以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全镇各族群众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中华优秀传统节日一起过,火把山、花山节等 民族节日一起庆,开展文艺汇演和民族联欢活动。通过多层次、多形 式、多角度、广覆盖的宣传教育,利用传统宣传渠道与新技术、新媒体 宣传渠道,采用小喇叭播放、群众会讲解、民族节日展示、标语宣传、 干部培训等方式,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刷写永久性标语 10 条,悬挂宣传标语 42 余条,制作民 族宗教政策宣传海报 35 余份,发放宣传单 7800 余份,实现党员干部和 群众对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法规知晓率高于 90%,广泛凝聚各民族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共识。 搭桥建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高桥彝族同胞的火把狂欢、 彝族酒歌、民族服饰和毕摩祭祀等成为武定彝族文化标识的重要组成部 分,花山节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当地成千上万群众的重要节日盛典。以脱 贫攻坚为契机,建设和顺村、龙打坝村搬迁点,打造彝、苗民族特色村 寨,在村庄整体风貌和群体宣传上突出民族共同体概念和元素 ;紧紧围 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和顺村、讨叨村、滑石板村、官地村 4 个村史馆建设,民族特色浓烈。成立木衣拉村苗族刺绣扶贫工厂,开 展彝、苗绣培训、“同干一个产业活动”,促进各民族间感情交流。 发展经济,确保各族群众共同富裕。高桥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 3.2 亿元,实施了扶贫整村推进、C、D 级危房改造和重建、易地扶贫搬迁、 沪滇扶贫协作等一批重大项目,解决了各族群众贫困问题。大力实施种 养殖产业,按照“一村一产业”目标,引进正邦集团,种桑养蚕、沪滇 协作高原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物流园等项目,开发了一大批信息 员、生态护林员、村庄保洁员等岗位,增加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渠 道,实现了各族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夙愿,获得感大幅提升,凝聚起各族 群众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的强大力量。 教育管理,保障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多 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党的民族宗 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规范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对全镇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检查,对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内容不规范的宗教活动场所责令整改,促进了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健康和谐。在 全镇宗教领域开展争创规范化宗教活动场所、争做模范教职人员、争做 爱国守法致富奉献信教群众的“四争创”活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化解宗教内部的矛盾纠纷。

经验启示

凝心聚力,民族团结良好形象塑造成型。高桥镇将民族团结工作渗 透到各项工作中去,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建设。领 导班子齐心干事创业、全体干部职工合力务实敬业,民族团结的思想扎 根在高桥镇干部职工的心中,人人讲团结、个个争先进已蔚然成风,形 成了共同进步、互相帮助、全心全意维护团结、维护民族大家庭和睦的 优良传统。 规划引领,民族特色镇显雏形。高桥镇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万亩 绿菜花海、千亩荷塘月色”“万亩蚕桑披纱地、万羽雄鸡唱天明”发展 目标,围绕打造“两园、三镇、四基地”的发展思路,打造以“勒外— 高桥—马鞍”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带、“花桥—海子—唐家”农旅融合发 展示范带为引领的特色小镇,打造 8 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完成木衣 拉、和顺村 2 个汉族与苗族特色相融合村寨建设,大力开展了绿化、美 化、净化、亮化等多项工程,在 17 个行政村乡间主干道栽种荷兰菊、 杜鹃花 25000 余株,在集镇公路沿线种植绿植、花卉 30000 余株,汉、 彝、苗多民族特色相交融的美丽高桥已具雏形。 共同奋斗,各族群众共奔小康。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全镇形成了 种植蔬菜、花卉、青豌豆、板栗、草莓,种桑养蚕,养殖黄牛、肉兔、 壮鸡、生猪等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全镇青豌豆种植达 1.2 万亩,蔬菜达 2.1 万亩、油菜达 6041 亩,生猪存栏 41329 头、羊存栏 21813 只、大牲 畜存栏 14255 头、禽类存栏逐年攀升,实现年均畜牧业产值 1.2 亿元以上。各类蔬菜依托冷链物流远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 1.2 亿元,带动 群众年务工收入 2200 万元,可实现年地租收入 480 万元,产业资金资 产化收入 194 万元。唐家莲藕、马鞍鸭蛋、高桥油菜、海子青蚕豆等一 批有代表性的高桥农特产品成功打入市场,农业增收、产业增效成效明 显,农民实现了多渠道稳步增收。


 
上一篇: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猫街镇: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下一篇: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狮山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力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