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齐奋进 同心共谱新篇章
武定县插甸镇
基本情况
插甸镇位于武定县北部,地处武定县腹地,辖区总面积 351 平方 公里,距离县城 25 公里,东与禄劝县为邻,南与狮山镇接壤,西与高 桥镇、田心乡相接,北与发窝乡交界,分为坝区、山区和半山区,镇境 内最高海拔 2887 米,最低海拔 1570 米,97% 为山区。全镇下辖 12 个 行政村、142 个村民小组,共有 6905 户 24103 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 人口的 60%。耕地保有量 5.93 万亩 ( 其中基本农田 4.83 万亩 ),有林地 32.5 万亩。插甸镇深入实施“普惠工程”,全力提升新型城镇化、精准 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就医、上学、 民族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壮大民族地区经济总量、改善生产 生活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插甸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 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 步的民族工作根本任务,充分展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营造了民族团结、 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在全镇发展 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将民族宗教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 党政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宗教工作,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 小组,负责研究解决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使干部队伍建设从组 织上得到保障,镇政府加大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力度,切实 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保证民族宗教 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民族政策的落实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选配好领导 班子,使基层党建成为跨越发展的“加油站”、和谐稳定的“防火墙”、 民族团结的“助推剂”。 抓防范与调处纠纷相结合,确保和谐稳定。每年抓住清明、春耕生 产等纠纷多发的重点季节做好防范,派驻工作组到宗族观念浓厚的地方 进行重点防范。全面规范宗教管理工作和宗教活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 排查调处“统一受理,分类办理,分级回访”工作机制,做到对群众诉 求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困必帮,切实把调解组织建在基层,把矛盾 化解在基层。全镇建成镇级综治中心 1 个,村级综治中心 12 个 ;扎实 推进“雪亮工程”,安装完成 12 个村委会 778 个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 镇级全覆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雪亮工程”示范乡镇 ;矛盾纠纷得 到有效化解,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 42 件,调处 42 件。
加强和改进 统战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禁毒、防艾、反邪教、社区矫正、缉枪 治爆、命案防控等工作成效明显,普法、依法治镇工作加快推进。严格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专项 整治,全年共开展各类联合检查 87 次,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社 会保持总体稳定。 典型引路,示范带头。老木坝村委会老木坝村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帮扶下,投资 700 万元建成开放式广场、民族特色村史馆、民族特色 村,争取 125 万元建成老木坝多福宽村到上沾良安乐德村的直过民族 示范路,投资 125.2 万元建成增益村委会到锅界梁的民族示范路,投资 137 万元对插甸镇少数民族聚居的 5 个村组进行村间道路硬化,推进乡 村振兴发展。和尚庄村委会长岭岗村是武定县 163 个苗族村寨之一,民 族风情独特浓郁,民族特征明显。插甸镇认真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组织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插甸镇和尚庄村委会苗族芦笙舞文艺队 为代表的苗族民间文化艺术享誉全州,每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都在民族 团结进步示范村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进行评比。康照 以德老彝族村、老木坝傈僳族村、松包园苗族村 3 个统建点,由原来的 茅草房、低矮潮湿的居住环境,改造成现在规划统一、宽敞明亮、整齐 干净的幸福新村。其中上沾良村委会松包园两个村民小组共 52 户村民 整村搬迁至公路边,着力把松包园打造成为云南省最具民族特色的苗族 亮点村庄。松包园规划中除了建设邻里相亲、开放式庭院的房屋外,还 加强村寨文化建设,做到年有花山节、季有运动会、月办培训班、日开 阅览室。 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营造浓厚氛围。插甸镇利用各种会议、广播、 黑板报、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 注重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突出重点与面上相结 合,重点宣传少数民族的基本知识和风俗习惯,宣传民族团结方面的典 型,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2021 年,插甸镇深入活动场所开展民族 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 2 次,发放宣传材料 100 余份,充分利用微信、 板报、横幅标语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 20 余次。通过开展“庆 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营造爱国爱家、团结进步的氛围。通过文化融入促党建,抓好党建促团结,使插甸镇各民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帮 助、互相谅解,极大地促进了全镇和谐稳定。
经验启示
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统筹全局,实现民族宗教工作规范化。做 到加强组织领导促创建,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召开推进会议, 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 ;做到强化 考核督导促创建,建立调查督查工作机制,围绕重点问题、难点工作, 及时分流督办并建立工作台账,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深入调研指导,要求 逐项推动落实 ;做到健全工作机制促创建,制定了《插甸镇新一轮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等,细化职责任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不断提高。 坚持目标导向,重心下移精心布局,实现民族宗教工作精细化。持 续推进高效联动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实现四级网 格全覆盖,民族宗教的工作末梢延伸到组到户,在微网格里探索工作精 细化。配备一名民族宗教专干,明确 12 个村委会书记主任为协调民族 宗教工作信息员,加强队伍建设,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全面增强基层 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力量。同时镇级工作队力量下沉,随时待命,经常进 村入户走访,构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日常为主,多措并举开展示范创建,实现民族宗教工作多元 化。2021 年争取财政整合涉农资金 105 万元用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建设。解决了普惠政策没有全面覆盖边远贫困地区的问题,补齐了民族 地区的民生短板,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通过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推动各部门融入民族宗教工作 ;实施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工程,改善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感 ;开展“示范家庭”评选、民族传统节日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 化生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为创建工作 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调动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到 插甸镇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产业强、群众富、农村美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