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白路镇:强产业 稳基础 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3-01-29     阅读次数:     字体:【

强产业 稳基础 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武定县白路镇

基本情况

白路镇位于武定县西部,是武定的西大门,108 国道穿镇而过,是 典型的高寒及民族聚居的山区镇。全镇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民族文化底 蕴深厚,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彝族酒歌之乡”,境内历史文 化资源丰富,木高古村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命名为县委党史党性教育基 地。白路镇距武定县城 64 公里,全镇国土面积 228 平方公里。辖 10 个 村委会,97 个自然村 106 个村民小组 4000 户 14701 人。境内有汉、彝、 傈僳、苗等 12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11465 人,占总人口的 77.97%。 2021 年末,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2568 元,比 2016 年增加 3438 元。

近年来,白路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 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示范样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2016 年,白路镇作 为武定县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梯队,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踏上了乡村振兴 的新步伐。2017 年 5 月,白路镇被命名为楚雄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 毕家教堂等 7 个宗教活动场所先后被命名为县级和谐寺观教堂,白路中 学等 6 家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 年来,全镇基础设施完善、乡村风貌巨变、产业发展喜人、群众增收加快,各领域 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主要做法

加强党的领导,夯实组织保障。白路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维护民族 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 开”的思想,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 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创建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创建工作 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 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 解。同时,各村同步成立领导小组,全镇上下做到创建工作与其他中心 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村 组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创共建的工作格局。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白 路镇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出的 40 名村“四职”平均年龄 36.87 岁,平均年龄下降了 10.13 岁,15 名具有 专科及以上学历,实现了“两升一降”目标,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引 领发展、服务群众的功能。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把镇、村、组三级 干部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能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万名 党员进党校”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培训的覆盖率。提高全镇各 级干部对武定县乡村干部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 熟知程度,深化“三级书记”责任的落实,做到“四带四必”。督促村 党总支书记认真落实“四查看一报告”工作责任,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 部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民族宗教地区从 乡村公共服务岗、护林员、外出务工青年中加强党员发展、培养工作,特别将二台坡、石膏洞两个村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青年纳入白路镇青 年人才党支部重点联系培养。加快村组干部队伍建设。以农村“领头 雁”培养工程为依托,扎实推进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工作,充分发挥挂包 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力量,把熟悉农村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干部职工特别是 少数民族充实到工作队伍之中。 加大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结合实际抓宣传。把民族团结“五 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纳入干部职工学习内 容,各级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的开展,认 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各村结 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中心工作召开群众会开展宣讲,利用广 播、微信群等载体宣传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小学利用班会、黑板 报、法治课、民族文化传承进校园等方式,增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自豪 感和认同感。形式多样抓宣传。近年来,白路镇共投入 5 余万元,制作 宣传广告牌 20 余块,永久性标语 26 条,墙体宣传画 100 余幅,在公路 沿线、辖区主要干道、街道、学校、医院、村寨、宗教活动场所等部位 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广告牌和标语。

增强发展后劲,夯实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镇地区 生产总值从 2016 年的 2.55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3.86 亿元,年均增长 10% 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2568 元,比 2016 年增加 3438 元 ;固定资产投资从 2016 年的 0.8 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2.2 亿元 ;招商 引资从 2016 年的 0.62 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0.9 亿元 ;累计完成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2.46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43 亿元,均超额完成各年年 初县下达任务数。累计完成烟叶收购 1139 万公斤,产值 3.27 亿元。信 用社银行存款余额稳定在 2 亿元。5 年来,累计向上争取扶贫资金 2.21 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居房建设、CD 级危房改造、沪滇扶贫协作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 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 1617 户 6847 人贫困 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 高。产业质效明显提升。立足白路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施“龙头、 支部、大户三带和金融、科技、先锋三扶”发展产业,实现了 2 万亩烤 烟、2 万亩蔬菜、7 万亩核桃、1 万亩药材规模化种植和 3 万只黑山羊 规模化养殖,烟叶产量和核桃挂果面积连续 5 年居全县第一,烤烟、蔬 菜、畜禽养殖和劳务收入四个产业产值均过亿元,核桃和中药材两个产 业产值超 5000 万元,耕地保有量和粮食产量稳定在 2 万亩和 6000 吨以 上。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 13 个,推广农业新技术 23 项,支持和鼓励企 业积极申报“三品一标”,新增绿色食品认证 7 个,农业专业化程度不 断提高,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美丽乡村愿 景加速呈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始终把夯实基础作为跨越发展的关 键,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调整充实“十三五”规划项目库。累计投 入资金 6777.22 万元开展村组道路硬化、人畜安全饮水、村级活动场所 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全镇自然村 100% 通硬化路,自来水 入户率达 84.99%。镇村面貌大为改观。投资 574.59 万元实施农村环境 整治工程项目 6 件,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全面落实河长制,累计开 展“清河行动”216 次,“清四乱”行动 78 次,整治河道岸线 90 余公 里,清理打捞固体垃圾 170 吨。完成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造林 项目 1.56 万亩,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10.15 万亩,累计兑补各项林业 补贴资金 1857.3 万元。特色乡镇建设扎实推进。深挖白路镇文化特色 和人文底蕴,成功申报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木高古成功申报楚雄 州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推动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体验带项目建设,引进 实施一批开发性、经营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马头山景区、云南白药关坡基地景区、关坡水库景区、小井硝盐洞景区、三月山景区、中沟核桃 景区提质升级,谋划基丁普村、李家大小村片区开发,建设一批乡村旅 游示范村和休闲农业景观,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 文化的认同。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育发展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认真抓好舆论引导,及时报送简报、新闻作品,收集舆情信息。扎实开 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普及广场舞、少数民族舞蹈等群众健身娱乐活动, 每年群众参与达 1 万人次以上。5 年来,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共计投入资 金 300 余万元,建成一批免费开放式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村级文体广 场、标准篮球场等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加强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环境。安全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开展, 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机制做好信 访维稳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矛盾不上交,保证辖 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强化命案防控措施,针对重点人群采取责任包 保,5 年来白路镇辖区无命案发生,连续 2 年荣获全县“平安乡镇先进 集体”称号。深入巩固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格落实综治维稳 “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公共 安全感。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维护了民族团结,重视和加强信访工 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经验启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为主线,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 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创建过程中紧紧抓住对中华文 化认同这个民族团结的“根”和“魂”,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要完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强民族宗教事务 规范管理,促进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民族团结上来。


 
上一篇: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环州乡: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下一篇:百 花 齐 放 【下册】武定县插甸镇:民族团结齐奋进 同心共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