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李刚林 段秋燕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步入牟定县化湖广场,身着民族盛装的彝家阿哥用棕榈叶编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蜻蜓、蝴蝶,彝家阿妹指尖生花绣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彝绣作品.....牟定匠人们拿出了看家绝活,引得过往游客竞相参与到非遗作品制作中,获得“活态”沉浸式传承体验。夜幕降临,当地群众穿上盛装、弹着弦子,共同欢歌跳起左脚舞,将非遗文化“活态”魅力展现得淋漓精致。

时下,在牟定彝和园举办以“彰显非遗魅力·牵手沪滇文化”为主题的抖音现场直播活动热火朝天。本土彝族刺绣能手鲁翠琼、普明惠,彝弦制作行家王光金、王文剑等一批传承人摇身变为网络主播,现场展示非遗“活态”传承技艺,与上海南翔镇连线直播交流沪滇非遗文化,趁势推介当地彝绣荷包、龙头四弦等特色艺术品,通过直播带货、互动交流、在线展演,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

近年来,牟定县创新非遗传承保护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多彩活动,非遗文化“跳出”橱窗,以全新的形式焕发生命力,让人们“触手可及”、“手手相传”。该县在城区彝和园打造饮食文化一条街、彝族饰品一条街、乳腐一条街,全面激活“吃穿住行游购娱”元素,全力提升非遗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吸引八方游客前来体验;成立左脚舞文化研究会、左脚舞艺术协会,发展非遗传承保护团队56个,会员近3000余人,代表性传承人146人;举办民族歌、舞、乐、技等非遗培训,2019年以来共开展培训10场次,参训人员达1600余人次,带动发展民间业余文艺队217支;并授牌成立左脚舞传承培训基地3个,聘请日常带徒代表性传承人20余人,把非遗文化“手把手”带进校园,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和各单位园普及推广左脚舞课(工)间操,让非遗文化“活态”薪火相传。每年从年初到岁尾,各地抓住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月十五赶猫街、三月会等节日,举办非遗展演、民俗表演、网络直播等交流活动,以“左脚歌舞”为首的非遗文化“活态”传承走进寻常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