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17校覆盖1447名学子!大姚县新街镇法治副校长为成长植下“法治防护林”
发表时间:2025-11-11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李艳君)“陌生人给的零食能吃吗?遇到同学被欺负该怎么做?”近日, 楚雄州大姚县新街镇17所校园(8所幼儿园、8所小学、1所中学)里陆续响起法治课堂的提问声。法治副校长们化身“法治导师”,用童趣故事、真实案例、情景模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1447名在校生带来沉浸式法治熏陶,让法治意识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精准滴灌,按需定制专属“法治营养餐”。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痛点,法治副校长团队摒弃“一刀切”模式,提前调研各校需求,量身设计“阶梯式”教育方案,让法治教育更对味、更入心。针对幼儿园幼儿的认知特点,课堂主打“童趣化启蒙”。通过《不跟陌生人走》绘本共读,让孩子们在图画故事中建立安全防线;“红绿灯小剧场”里,小“司机”和小“指挥员”的角色扮演,把“遵守秩序”转化为直观认知;“安全小问答”环节,用“找不到老师该找谁?”“身体哪些部位不能让别人碰?”等直白表述,教会孩子基础自我保护技能。

面对小学阶段学生,课程聚焦“生活化普法”。结合“校园欺凌”“交通意外”“个人信息泄露”等典型案例,用动画短片、情景问答拆解法律知识点;在“民法典小课堂”上,通过“玩具被损坏该怎么办”“被同学起侮辱性绰号算侵权吗”等贴近校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内涵,学会用合理方式解决矛盾。

针对中学生的成长需求,授课侧重“深度化引导”。深入解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结合本地禁毒案例剖析毒品危害,围绕“校园周边治理”“网络言论规范”等热点开展小组辩论;通过“模拟报警”“法律条文解读”等环节,帮助青少年树立规则意识,提升辨别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

互动体验,让法治课堂“活”起来。“有人骂我们属于什么行为?被欺负了能还手吗?”在新街镇中学的课堂上,法治副校长抛出的问题瞬间点燃全场,同学们举手抢答、激烈讨论,原本严肃的法治课变得热气腾腾。此次活动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以“互动体验”贯穿始终,让抽象法律知识落地生根。在中心小学的“校园欺凌应对”情景模拟中,学生们分角色扮演“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在法治副校长的引导下演练“大声拒绝”“及时求助”“保留证据”等应对技巧。“以前觉得被欺负只能忍,现在知道可以告诉老师和家长,还能报警求助。”参与模拟的六年级学生小李课后说道。各校园还创新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手抄报创作”“安全情景闯关”等配套活动,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碧么小学的“安全知识大转盘”游戏前,学生们排起长队抢答问题,“红灯停绿灯行”“不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住址”等知识点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

长效守护,织密三位一体“防护网”。集中授课只是起点,长效守护才是关键。此次“法治进校园”活动是新街镇构建平安校园的重要举措,更推动形成了“学校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协同”的法治教育新格局。法治副校长与17所学校全部签订“长效履职协议”,明确每月开展1次法治讲座、每季度进行1次校园安全排查、每学期组织1次家长法治课堂。活动期间,不仅为师生送上15场专题讲座,还通过“家长微信群推送法律常识”“亲子法治知识问答”等形式,向3000余名家长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解答“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校园伤害如何维权”等热点问题。据悉,此次系列活动共惠及师生1563人,发放《青少年安全手册》《家庭保护指南》等宣传资料1600余份。“孩子回家后主动讲法治课内容,还提醒我们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这种教育效果特别好。”芦川幼儿园家长王女士的点赞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下一步,新街镇将深化法治副校长履职效能,计划引入“法治情景剧展演”“模拟法庭”“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研学”等体验式教学形式,推动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构建“课上讲解+课后实践+家校联动”的立体教育体系,让法治精神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指南针”与“护身符”,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法治屏障。

 
上一篇:永仁县永定小学:警民联动护航成长 以练“筑”防安全“童”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