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广袤的城乡大地上,统战工作正以春风化雨之势融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彝村山寨里,统战联络员忙着调解邻里纠纷;产业园区中,“同心驿站”架起政企沟通桥梁;民族村寨间,“万企兴万村”的帮扶故事时时上演……近年来,楚雄州立足基层实际,将统战工作深度融入党建与社会治理全局,通过构建责任体系、实施专项行动、强化保障措施三方面创新实践,精准破解基层统战工作中“由谁来做”“该做什么”“如何保障”的核心难题,让统一战线的智慧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异彩。
四级联动织密责任网 让统战工作“落地有声”
“以前村里统战工作像‘搭积木’,如今有了明确分工,干着心里亮堂!”说起统战工作变化,大姚县金碧镇金龙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正华深有感触。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楚雄州构建的州、县、乡、村四级统战工作责任体系发挥的实效。
在州级层面,一份《加强基层统战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为统领全局的“指南针”,推动统战工作与党建、政法、巡察等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党委主导、部门协同的“大统战”格局。到了县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2次专题听取统战工作汇报,各领域联席会议定期“会诊”,让县级党委抓统战、谋统战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乡镇作为基层统战工作的“主战场”,被细化出16项具体职责任务,专(兼)职统战干部成为一线“操盘手”。而在村(社区),“两委”委员兼任的统战联络员,带着5项重点任务和4项具体职责走村入户,让统战工作触角真正延伸到了最基层的“神经末梢”。
“同心”行动绘就施工图 让统战力量“精准发力”
“四项同心行动”的创新实施,让楚雄州基层统战工作有了清晰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各项工作从“虚”到“实”,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在规范化建设的赛道上,“同心·强基固本”行动先行一步。楚雄市的“四张清单”(工作对象、任务、需求、服务)让统战工作可量化、可评价;大姚县打造的“一核三带多点”示范格局,以金碧镇为核心,串联起蜻蛉河沿线治理示范带、元宾线民营经济服务带,形成全域提质的生动图景。2024年以来,近20期示范培训覆盖各级党员干部,统战业务素养提升的“加速度”显而易见。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同心·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亮点纷呈。紫溪彝村的网红直播基地里,党外知识分子化身“带货达人”,让彝家特产走向全国;姚安县光禄镇的“商会+协会+企业+农户”机制,让花卉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金疙瘩”,实现企业盈利、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赢”局面。
在社会治理的网格中,“同心·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行动画出最大同心圆。30余个专家服务团、5000余人次志愿者下沉一线,大姚县金碧镇金龙社区的“1+1+N”机制和“五小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的“1+9+N”模式,让民主党派服务站、石榴红驿站成为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在产业发展的浪潮里,“同心·助力产业发展”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庄甸医药园区的“四个平台”、禄丰市产业链“大党委”下的统战工作站,让统战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民主党派开展的营商环境民主监督,精准解决20余个企业诉求,为经济发展注入“统战动力”。
四项保障筑牢压舱石 让统战阵地“充满活力”
走进楚雄市东瓜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里的“同心会客厅”总是人气满满,各族群众在这里议事聊天、寻求帮助。这是楚雄州强化保障措施,让统战工作“有阵地、有活力”的生动缩影。
网格化管理让服务更精准—1722个统战网格按6个领域划分,楚雄市的“1+10”新阶人士“中心户”、禄丰市的宗教工作“五户一哨”,将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制度建设让工作更规范—10余项涵盖思想政治引领、民主协商的制度,以刚性约束保障工作落实。队伍建设让力量更充足—党外干部应配尽配,州、县市知联会、新联会实现全覆盖,乡镇商会全部建立党组织,一支懂统战、会统战的队伍活跃在基层。
特色阵地更添“统战温度”—全省首个自由职业民族刺绣传承人创新创业基地里,指尖技艺变成致富本领;云南省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基地中,智力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100余个特色平台,让统战工作从“文件里”走到“群众中”。
如今的楚雄州,基层统战工作已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分散发力”到“协同联动”的转变。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统一战线的强大合力正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效、高质量发展的动能,绘就出各民族同心同德、携手奋进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