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陈明海 通讯员 李佩芳 )2025年10月4日至6日,“秘境哀牢山?魅力西舍路”第四届生态文化旅游狂欢节精彩纷呈。活动严格遵循“创新、出彩、安全、节俭”原则,3天内密集推出13项特色活动,吸引万名游客沉浸式参与,国庆期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余万元,带动12个特色商贸展销点实现收入39.67万元,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多元活动全覆盖,沉浸体验聚人气
本次狂欢节以“民俗传承+竞技互动+生态展示”为核心架构,打造全龄段、多场景的沉浸式体验体系。一是文艺展演燃氛围。展演汇聚舞狮、变脸、上刀山3个非遗表演,还有彝山雄鹰乐队合唱、萨克斯合奏及乡村时装秀等9个精品节目。其中,11个村委会的《乡村时装秀》将核桃、贡菜、小米辣等农特产品融入服饰设计,每一套造型都凝聚乡土智慧与生活气息,巧妙传递着西舍路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现场吸引1.8万余名观众驻足。二是民俗活动强文化。“抹黑传情”活动连续2晚开展,1400余名游客与本地群众互抹锅底灰祈福,再现百年民俗魅力。打歌狂欢3天不间断,中老年人围着篝火即兴山歌打跳,年轻人伴随舞台灯光蹦起彝迪,日均聚集1.6万余群众齐聚集镇。“中秋拜月祈福”活动中,现场分发月饼将活动推向高潮。同步举办3场焰火秀,多彩的花式焰火引得孩童阵阵欢呼。



——竞技赛事聚人气,产销招商促发展
构建“赛事+产销+招商”协同发展链条,实现文化传播、经济增收、产业升级多重效益。一是特色赛事引流量。“风情西舍路”山歌跳脚大赛共吸引13支代表队参赛,现场观众连连互动喝彩,展现出彝族山歌非遗文化活力。三人制篮球赛吸引周边鄂嘉、龙街等乡镇及11个村共19支队伍参赛,民间体育竞技赛设置扭扁担、打陀螺等4个项目,共420余名选手角逐,参与人数最多的“运核桃接力赛”成现场亮点。“贡味鲜生”贡菜美食大赛由10家本地餐饮团队完成“主题菜+特色菜”20道作品创作,“碧玉金钩”“贡香丸子”“碧野三重鲜”等6道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赛事全程直播,既放大贡菜“鲜香脆爽”产品标签,又为后续产销环节预热。此外穿插2场惊喜抽奖,进一步提升互动热度。二是双线产销提效益。线下除群众自发摆摊外,设置特色商贸展销点12个,由11个村委会售卖核桃、古树茶、贡菜、野生菌、蜂蜜等产品,节内实现线下销售额27.75万元,打通农特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链路。线上组建直播矩阵,“魅力西舍路”微信视频号开展特色商贸展销直播2场,民间网络达人自发开展直播3场,累计覆盖观看量5.1万人次,最终实现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11.92万元。三是招商洽谈谋发展。10月6日举办的招商引资洽谈会邀请12家企业参与,最终与4家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涉及生态旅游开发、农特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多维宣传扩影响,长效布局固品牌
西舍路以“全方位传播+深层次展示+可持续规划”为核心,通过多媒体平台协同发力,持续放大狂欢节品牌价值,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一是宣播协同扩影响。构建“官方主导+民间参与”的活动直播矩阵,“魅力西舍路”视频号直播15场,累计观众总数11万人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2150人。据不完全统计,民间网络达人发起直播25场,累计吸引观看量26.09万人次,最高在线2724人,实现活动场景“实时共享”。强化多级宣传推送,镇级发布的推介视频及信息被学习强国、州融媒体中心、州体育总会等平台采用,形成“直播引流+多级转发”的传播链条,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与活动影响力。二是文旅展览厚内涵。在自然风光、彝绣作品暨知青文化风采展厅展出摄影作品57幅、彝绣手工艺品25件、知青照片及字画作品40幅,老物件70件,累计接待参观群众1800余人次,依托展览与活动热度,全镇餐饮、住宿商户营业额较平日增长5倍,实现生态文化展示与民生效益双向提升。三是长效规划谋发展。聚焦“节庆热度”向“常态效益”转化,制定后续发展路径,持续打造青石峡、水箐口、董家坝等生态景点,积极推进青石峡健康步道延长线建设。全面统筹农业产业布局,利用立体气候与水资源优势构建产业集群、凸显地域特色。设计“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农产采摘”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自然景点与文化节点,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逐步将西舍路打造为文旅小镇,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