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扎实做好“创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深走实、换档升级、提质增效。
一是坚持“创建+总体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7个工作组,制定下发《姚安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姚安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姚安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方案》等文件,细化实化县、乡镇、村(社区)、组、户“五级”联动的创建任务,明确各领域、各行业创建内容,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联席会议、经费保障、调研视察、考核考评等6大机制,有力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二是坚持“创建+产业振兴”,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姚安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休闲观光农业之乡建设为统领,农业打基础、工业强带动、旅游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得到构建,以“牛、花、菜、果”为主导的四大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以省级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争创为动力的绿色食品加工业有新突破,以4A级景区光禄古镇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魅力彰显,以“互联网+”为带动的现代物流、现代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县人均GDP增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023年,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2.67亿元,增长5.6%,增速排名全州第3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3元,增长10.4%,排名居全省第1位,连续3年排名居全州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67元,增长3.9%,排名居全州第4位;2022年成功创建全省“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特色县、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三坚持“创建+易地搬迁安置”,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环境。以村社区为单元,大力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工程,着力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光禄镇草海村是2003年大姚“7.21”“10.16”地震后姚安、大姚2县13个乡镇64个边远山区村受灾群搬迁安置点,聚居着9种民族、44个姓氏,成为姚安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真实缩影。前场镇新街社区小团山安置小区居住着5个民族56户256名群众,分别来自2个村委会6个村寨,因昆楚大高速公路复线建设征地拆迁集中安置汇聚在一起,通过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在一起,通过践行民族团结公约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2023年,与大理州祥云县签订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光禄镇草海村、姚安县智卉花卉信息化示范基地被命名为第一批楚雄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践基地。

四是坚持“创建+文化传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抓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护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深度融合,深深入挖掘姚安历史文化,大型纪录片《美丽家园》《走进迤西文献名邦—姚安》和《中国影像方志?姚安篇》在央视播出,花灯小戏《羊做媒》荣获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示范奖。以“一部手机游云南”APP为抓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音、故事、图片、视频嵌入到旅游网上,扩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领域,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展示,姚安彝族梅葛、姚安花灯、姚安坝子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7名、州级传承人21名。积极争取资金360万元,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5个,编撰发行“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实施省级“百名人才”郭有珍彝族梅葛扶持项目、彝剧等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得到有效增强。
五是坚持“创建+社会治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姚安县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制,把基层民族事务治理融入社会治理日常工作中,健全完善涉及民族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丰富和发展民族工作新平台、新载体,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依托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纵向构建“县、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网格化组织体系。县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1次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形势研判会议,深入查找影响民族团结风险点,准确掌握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信息,及时化解民族矛盾纠纷,33年来全县未发生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群体性矛盾纠纷问题。县人民法院成立梅葛调解室和民歌法庭,通过梅葛调解的案件,成功调解率达100%。2020年县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先进单位,其经验做法在全国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座谈会上作视频连线交流,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县各民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20年全省第69位上升至2023年全省第16位。

六是坚持“创建+区域联动”,形成全域化创建工作新格局。姚安县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总要求,秉持“四个重在”的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医院、进景区、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家庭“十进创建”活动,对全县100个精品示范点宣传氛围、规划线路、汇报讲解进行完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旅游景区、商会、党史教育基地、博物馆和非遗中心五大创建联盟行动,分别与州内相邻的牟定县、大姚县、永仁县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先后与大理州祥云县签订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州级区域协作协议、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签订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跨省级区域协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宜、开展典型经验成果交流、加强学习互鉴,携手并肩开展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跨区域协作成为服务共建共创共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截止2023年,姚安县共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6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5所、全省和谐寺观教堂2个。
(李志华 姚安县民族宗教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