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杨绍洲 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 )火把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度的盛夏火把节近日落下帷幕,但“火”的余温依然未尽,与之相随的传统物资交流会还在人头攒动。较于往年,今年巍山县的火把节活动更为丰富,它呈现出民族文化的更加开放包容,展示出巍山火把节大气恢弘,不一样的巍山味。
图/韩勇林
火把节传统节目被注入新的内容,活动方式有了新的拓展。生活在西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普米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把6月24日或25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以示它是人类使用火的纪念日。届时,各民族会以不同方式“取火种”“种太阳”,其内核是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各地区会举行形式多样的赛马、摔跤、对歌、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还有的举行赛装选美,最后是全体民众参与的以民族歌舞为主的盛大篝火晚会,故也有人将火把节称为“东方狂欢节”。今年巍山的火把节经过政府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有“红河源头·火把之舞”的彝族打歌赛、名特小吃展、灯光烧烤音乐节、非遗民族文化展演、中华文化研学体验、书画展、火把节主题“诗歌朗诵”、民族服饰展演“寻找最美巍山扎染代言人”、篮球友谊赛、篝火狂欢夜等等系列活动以及历时半月的物资交流会,节目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多彩,相关活动的时间也有了延长。
群众自觉参与度越来越高,已然成为各民族共同的民族节。火把节又被称为有着古老的历史的星回节,在长期的积淀中拥有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所有关于火把节的远古神话传说和歌颂祖先及民族英雄的叙事故事,都传递出各地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抗争,通过对“太阳”对“火”和祖先的崇敬,保持以火熏田除祟、驱邪除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的习俗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程度越来越深,人们祈求平安、追求“真善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最终选择了火把节作为嵌入点,让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融入人们的心中。活动参与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有巍山境内的各民族群众,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成分的人们,甚至国外的友人。就连最传统的回族村子也主动参与进来,他们也开始竖起大火把,诚邀四方朋友,举办篮球友谊赛、进行民族文化展演、品尝传统美食。
“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姐妹舞翩跹,歌声响彻月儿圆”所有人随着燃烧的火把尽情地释放自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火把节从传统的单一的民族节演变为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狂欢节。
图/韩勇林
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搞活经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巍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以发展为前提,充分利用各种民族节日为人民群众搭建平台,搞活经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保障节日顺利开展,成立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筹备组,制定活动方案,出台优惠政策,市场监管、公安、统战民宗等部门统筹协调,做到日常生活、交通、消防、健康、卫生等全力保障,确保各族群众过上一个安全、有序、热烈、吉祥的火把节。同时,在以往召开“火把节民族团结进步座谈会”的基础上,新增了在南诏镇前新村举行的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基地”和云南省彝学会“调研基地”挂牌仪式,并特邀云南大学原副校长、著名民族学专家林超民教授向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代表作了“交流融合.唐诏一体——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贡献”的专题讲座。
从群众的约定俗成渐进为巍山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强力“催化剂”。自古以来,巍山就是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源远流长中,留下了众多传颂至今的佳话。各民族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和信仰,相互欣赏、吸收彼此优秀的文化,已经形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格局。许多年前,巍山县政府早已把火把节命名为全县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节,并写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不断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让各民族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生活中将“中华民族一家亲”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韩勇林
文学史家游国恩在《火把节考》中阐释道:“滇中一大节日,古滇黔粤桂爨苗瑶皆不约而同。今汉族亦有此俗者,则历时既久,相互影响故也。”巍山火把节以“千年之约”促进了各民族“火”的交融,从人民群众约定俗成的节日渐进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强力“催化剂”。“千年”寓意着我们的火把节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延绵不断;“之约”是我们邀请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聚一堂,通过各种活动表达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美好祝愿,祈愿今后的日子在“同心共圆中国梦”的道路上将平淡的日子燃烧出红红火火的模样。
(供稿:大理州巍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