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百 花 齐 放 【上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高质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发表时间:2023-01-29     阅读次数:     字体:【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高质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楚雄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基本情况

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腹地,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自古就是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和枢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的历史源远流长。全州国土面积2.9万平方公里,辖8县2市103个乡镇,常住人口239.1万人,户籍人口265.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7.93万人,占总人口的36.9%,彝族人口78.66万人,占总人口的29.6%。楚雄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绿孔雀之乡”四张世界级名片。近年来,楚雄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2017年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称号。

主要做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金字招牌。自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以来,全州各族儿女向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生命一样守护“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崇高荣誉,始终牢记“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殷殷嘱托,深化“12345”之举,高质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把牢“一个根本”,以政治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殷殷嘱托,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精神武装干部、教育群众,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是坚持“一套班子”大格局部署。成立州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摆在全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体谋划,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等一体推进,完善党委统战部领导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体制机制,建立“五年一规划、一年一考核、一月一调度”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坚持“一张蓝图”大视野规划。编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关于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1个《规划》统揽、1个《意见》引领、4+N个《方案》支撑的“1+1+4+N”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坚持“一套机制”大力度推进。建立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机制,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纳入全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建立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联系挂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承诺、巡察和督查、通报和报告、考核激励、追责问责“六大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推动落实。突出“两个深入”,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体系,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开展党员干部培训首课,作为州委宣讲团主课,采取大研学、大培训、大宣讲等形式,实现全州“关键少数”和党政机关、统战民宗系统和乡村(社区)干部学习研讨“四个全覆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元谋龙街渡等3个项目入选云南省“十四五”10大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宣传,拍摄《唱支山歌给党听》少数民族语言快闪。元谋“农民理论家宣讲团”受到中宣部表彰,姚安梅葛用方言土语宣讲经验做法在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品牌、推动理论宣讲通俗化大众化做法在《人民日报》、央视《焦点访谈》刊载报道。二是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启动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和“枝繁干壮”工程,促进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造性转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创新性发展。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有非遗保护名录项目771项,其中,国家级14项(位列全省第3位),省级62项(位列全省第3位)。《情感高原》等文学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骏马奖”,楚雄特色节目“美美与共”亮相央视元宵音乐晚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歌舞剧《火把节》入选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精心打造的彝剧《赵祚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曹庆功》、电视纪录片《张经辰》,彰显了楚雄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奋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禄丰黑井镇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大姚石羊镇、姚安光禄镇被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把彝绣传统文化产业与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东西部协作结合,带动就业5.7万人,总产值将突破16亿元,在继承和创新中实现从“指尖艺术”到“指尖经济”再到“指尖产业”的精彩蜕变。

推动“三个转变”,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指示要求,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7个贫困县摘帽、25个贫困乡镇退出、644个贫困村出列、33.4万贫困人口脱贫。全省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现场推进电视电话会在姚安召开,楚雄经验得到省委肯定。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借力“金融+”“保险+”杠杆作用“贷”动乡村振兴,“楚金云”平台上线运行,“肉牛+金融+保险”等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8285元、12861元。2021年在云南全省乡村振兴考评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评价都为优秀。二是推动“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得到中央文明办高度肯定。楚雄市和30个集体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国字号”招牌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三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全省第一个锂电池储能装备制造项目落户楚雄,建成全国钛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生产线,绿色能源装机达253万千瓦,绿色能源产业实现产值465.62亿元,绿色产业占全州产业的比重达80%以上,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获证用标绿色食品产品413个、居全省第1位,元谋县冬早蔬菜基地入选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国家森林乡村28个和省级生态文明县市8个、美丽县城3个,州县两级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COP15遇见楚雄”系列活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充分展现了以绿孔雀保护成效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涉藏地区青稞育种加代与南繁(元谋)基地影响力和带动力日益扩大,解决了涉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以上涉藏地区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扩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楚粳48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高原常规粳稻国审品种,实现全国高原粳稻国审品种零的突破,为振兴民族种业作出了楚雄贡献。

聚焦“四融互嵌”,以交融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一是聚焦空间上的融入。健全川滇六州市跨区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机制,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在城乡和区域之间更大规模的双向流动。搭建旅游交流平台,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9个、3A级旅游景区18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持续擦亮“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绿孔雀之乡”四张世界级名片,在旅游过程中让各民族群众感知中华文化,在交往过程中增进相互了解增进共同体意识。二是聚焦经济社会上的融合。与上海嘉定区签定“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到上海市及嘉定区援助资金2.6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31个,巩固和援建扶贫车间53个,转移脱贫劳动力就业5488人,采购销售楚雄脱贫地区农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3.36亿元,让各族群众在一个园区、在一个企业、在一个产业链上分享发展的成果,结成利益共同体。三是聚焦文化上的融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在全省率先启动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工作。加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楚雄州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充分利用火把节、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营造民族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结成文化共同体。四是聚焦情感上的融通。坚持全域化创建,实施旅游景区、商会、党史教育基地、博物馆规划馆非遗中心四大创建联盟行动。实施“石榴红”工程,深化“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联谊活动,使各族群众做得了和睦邻居、交得了知心朋友、结得了美满姻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健全“五大体系”,以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健全民族立法体系。统筹推进民族政策法规“立改废释”工作,颁布实施10部单行条例和5部地方性法规,民族立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打造“遇见楚雄·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服务品牌,建强“8+N”志愿服务队伍,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志愿服务活动,楚雄州4个优秀项目在云南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三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将民族工作纳入各街道全要素智慧化网格平台,以社区网格为基础,以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为中枢,以网格化精细管理、智能化精准推进、区域化精彩协同“三化合一”为着力点,实现“指挥调度一平台、社会治理一张网、公共服务一站式、综合执法一体化”,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基层治理难题。“党建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楚雄实践”在全省推广。四是健全法治宣传体系。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全面推广“五用工作法”,加强基层普法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3月荣获“2016—2020年云南省普法法制宣传

教育先进集体”称号。五是健全防范化解风险体系。健全涉民族因素影响团结稳定问题州县乡三级同步监测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网络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实施“高、中、低”风险评估,定期排查研判和防范化解影风险,反邪教工作经验作法获公安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创建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创建工作已经成为各族群众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的“主阵地”。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底线,同时也是我国宪法对公民的首要义务。

创建工作就为公民履行义务搭建了很好平台。在群众身边就有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有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还有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组织。

老百姓都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活动当中来。使各民族群众都逐渐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评判者。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8个、省级示范县市示范单位264个、州级示范县市示范单位1427个,18个集体和17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51个集体和46名个人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518个集体和588名个人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楚雄州民族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创建工作已经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粘合剂”。坚持把创建作为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像“芯片”一样植入示范市创建全过程、各方面,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的“指挥棒”和“考评尺”,建立健全示范州创建考核评价、动态管理、示范带动“三个体系”,采取推进会、互观互检现场观摩会、第三方测评等形式,有效解决了“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等问题,推动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高度契合、全面结合、深度融合。

创建工作已经成为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方,不断扩大创建范围,搭建创建平台,丰富创建内涵,提升创建水平,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从创建向示范转变。坚持在模式上创新,先后探索了“五同”、“8+N进”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和四大创建联盟行动、“六大”落实机制、“12345”四个阶段的创建模式,创建理念不断更新升级,主线意识更加突出、主线内涵更加深化。坚持在形式上丰富,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将共同体理念融入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立德树人等各项工作,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乡镇等“十进”活动,推动创建活动向家庭、窗口、岗位等社会细胞延伸,创建工作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坚持在载体上拓展,以彰显时代风貌为着力点,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教育基地等一批实体化、大众化的实践阵地,集成了利通栗子园社区、哲林芒果等一批可推广、能复制的经验做法。国家民委到楚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授荣工作专题调研,对我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拟计划明年在楚雄召开全国社区城市民族工作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西南片区)工作推进会。

创建工作已经成为促进楚雄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GDP由2015年的76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72亿元,年均增长9.4%、增速居全省第3位,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由2015年第11位上升到第7位;人均GDP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9%,增速居全省第3位。今年1—9月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55亿元,同比增长6.3%,比全省高2.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高速公路里程达766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603公里、动车里程266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硬化路、5个县市通动车。“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节庆品牌。民族立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称号,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楚雄州民族工作的成果,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结果。楚雄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根本遵循。必须始终攥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金钥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融入民族工作各领域,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根本主线。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和衡量标准,以此为“纲”,作为制定政策、规划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指针;以此为“魂”,像芯片一样植入到各项创建工作之中;以此为“度”,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和重要尺度,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迈上更高水平。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是根本要求。必须一以贯之扛牢巩固提升之责、示范引领之责,坚持持站位全局谋发展、立足楚雄创经验、深化内涵树品牌、面向全国作示范,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从创建向示范转变,为楚雄民族工作成为全国典范创造楚雄新经验、培育楚雄新品牌、作出楚雄新贡献。

 
上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楚雄市:威楚盛开和谐花
下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楚雄州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进步示范州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