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百 花 齐 放 【上册】楚雄市:威楚盛开和谐花
发表时间:2023-01-29     阅读次数:     字体:【

威楚盛开和谐花

楚雄市

基本情况

楚雄古称威楚,系由战国时楚将庄蹻率军入滇“以兵威定属楚”而得名,取楚地雄威震边陲之意。楚雄又称鹿城,得名于“跑鹿筑城”的传说。楚雄市地处滇中腹地,是“世界铜鼓之乡”,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8个州市必经要道,也是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全市国土总面积4433平方公里,辖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5个乡镇154个村(居)民委员会2873个村(居)民小组,山区面积占83.5%,生活着汉、彝、回、苗、白等26个民族,户籍总人口54.6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2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1%。

楚雄市明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目标定位,统筹做好“党建引领、经济提质、城市升级、乡村出彩、人民幸福”五篇文章,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等精品创建,全面推进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4月,楚雄市人民政府被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楚雄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至目前,楚雄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蝉联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入选中国天然氧吧、全国200个最适合人居的中小城市、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城市,先后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主要做法

党建培根,把稳增进一体“方向盘”。楚雄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全市之力高位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一是高位统筹强推动。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创建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至少召开2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创建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安排专项创建经费660余万元,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二是压实责任聚合力。扛牢压实政治责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大比拼绩效考核,强化督促检查考核,确保党的民族工作落实落细落地。三是培养干部夯基础。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着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干部队伍。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把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育、选拔、任用纳入全市干部工作的大体系中通盘考虑,使少数民族干部稳中有增。目前,楚雄市2451名公务员及参公管理人员中,有少数民族干部730名,占29.78%;7028名事业单位人员中,少数民族职工有1668人,占23.73%;35名实职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有7名,占20%;674名实职科级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有227名,占33.68%。四是理论武装铸根基。依托“百名讲师上讲堂、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员先锋行动培训,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宣讲,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专题学习220余场次、培训班300余期、专题党课6.7万场次,确保楚雄市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文化铸魂,绘就高度认同“同心圆”。铭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用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感情团结凝聚各族群众,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四个与共”理念,坚定“五个认同”,推动构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全方位常态化开展社会宣传教育。组建市、乡(镇)、村三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结合党员干部培训会、支部主题党日、村民户长会等形式,深入机关、乡镇、村组、学校、企业开展专题宣讲,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基地2个,打造党史馆、方志馆、彝海公园、西山公园、龙江公园、太阳历公园、桃源湖广场、云龙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一批主题教育景区、公园、广场,以“小广场,大喇叭”广播推送民族团结宣传内容250余条,举办“喜迎二十大·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参与干部群众达15万余人,印发示范市创建倡议书50多万份、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18万份,张贴、设置宣传标语3万余条,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推广民族团结进步歌曲、民族团结进步广场舞,推动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二是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民族文化“双百”工程,结合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依托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习俗,组织举办火把节、赛装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深入挖掘火把文化、赛装文化、铜鼓文化、十月太阳历文化、民族刺绣文化等传统文化,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人、州级33人、市级58人。创作歌舞剧《芦笙缘》、花灯小戏《闹渡》、情景剧《彝乡恋歌》等民族文艺精品,充分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拉近各民族情感距离,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三是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在全市147所中小学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严格落实课程要求,教育引导6.6万师生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和践行者。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纂《楚雄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并列入党史学习教育教材,建立市、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525个,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展惠民,共享美好生活“幸福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各族群众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繁荣发展成果、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一是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围绕全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工业大麻、中药配方颗粒、植物蛋白、雨生红球藻等新兴产业,光伏制造及半导体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率先在全省建成工业大麻产业基地;着力重塑烟草及配套产业、能源”金化工、建筑建材等产业新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商贸物流、医药康养等产业,重点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245.5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36.66亿元,滇中增长极核心引擎作用逐步彰显。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整合各类资金49.06亿元,2个贫困乡镇51个贫困村9310户35759人全部脱贫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彝族聚居地区大过口乡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十三五”以来,民生领域累计投入20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7.9%,年均增长5.7%。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495个,古镇小学、茶花谷小学、思源实验学校等一批公立学校建成招生,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称号,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创建聚力,奏响互融互通“交响乐”。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态化、全覆盖,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让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是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组织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统筹城市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发挥州府城市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形成了栗子园社区、彝人古镇社区、紫溪彝村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各族群众交错融居格局。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教学,全市147所中小学校54185名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21187名,占39.1%。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大力开展民族刺绣、民族彩绘、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吸纳各民族群众就业创业,努力实现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二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倡导各民族节庆上互庆、风俗上互适、婚姻上互通、生产上互助,增进各族群众血脉相通、同舟共济的民族情感。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接协作工作机制,保障流动人口享有城市均等化服务。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倡导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学校、服务窗口等各领域推行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全市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已创建为州级以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其中省级示范校5所,国家级示范校1所,辐射带动各族群众普通话推广普及。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投入民族专项资金4780万元,实施完成示范引领工程51个,建设示范乡镇2个、示范社区3个、示范村(特色村寨)46个,同步创建示范户423户,增进各族群众情感交融、心灵相通,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三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紧紧围绕“和合威楚、雄远图强”主题,

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创建工作理念,全面实施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示范工程等“十大示范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行政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窗口单位(进医院、进政务服务大厅、进车站、进景区公园广场)、进小区(村组)、进“两新”组织“十进”活动,着力抓实开展一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活动、建设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等“十个一”主题活动,创新探索市县联盟、乡镇联盟、社区联盟创建,全覆盖全方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教育示范单位10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州级示范单位189个。

紫溪镇党委和摩尔农庄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效应逐步凸显。

法治固基,谱写团结稳定“和谐曲”。坚持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与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全力构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以良法善治引导各族群众同心同行。一是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规制度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

2019年以来,先后4次对《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等相关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废止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修改1件,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在楚雄市落地生根。二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作为

楚雄市“七五”“八五”普法重要内容,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元素、普法内容嵌入地方戏、歌舞、影视作品等本地民族文化形态中,结合山歌等传统文化展开内涵丰富的普法活动,推动民族法治宣传教育进千家万户,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三是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开展全市民族宗教关系暨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依法妥善处理、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年来未发生较大涉民族因素案(事)件,有力维护了全市团结稳定大局。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以开展“五进”宗教活动场所为抓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建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1所、省级5所、州级25所,占宗教场所的73.5%。四是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民族工作纳入国家安全管理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体制机制,加强应急处突预案体系、力量建设和实战演练,不断提升防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能力水平。

经验启示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楚雄市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的核心要义,紧扣云南省“三个定位”,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列入全市目标定位,统筹谋划、高位推动、久久为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新时代民族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了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坚持思想引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楚雄市深刻领会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重要内涵,坚持把凝聚人心、促进团结作为各

项工作的落脚点,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战略性、根本性任务,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精品创建深度融合、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推动“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加快发展、增进群众民生福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楚雄市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站位、高起点谋划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核心引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各族群众在民生福祉增进中真切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矢志不渝。

坚持典型带动、深入推进全域创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楚雄市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列为“大比拼”综合绩效考核事项,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强化正向激励机制,扩大正面宣传引导,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推动形成思想上深刻理解、理念上高度认同、行动上快速落实、范围上全域覆盖的创建工作局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民族团结之花在威楚大地常开长盛、绚烂多彩。

坚持法治思维、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楚雄市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动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立足民族地区、多民族聚居、州府城市市情,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社会发展质量,保障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流动融居,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安全稳定屏障更加坚固。

风劲潮起海天阔,扬帆起航正当时。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楚雄市各族儿女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上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楚雄市鹿城镇:书写鹿城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高质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