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共同发展 >
百 花 齐 放 【上册】 双柏县: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标杆
发表时间:2023-01-29     阅读次数:     字体:【

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标杆

双柏县

基本情况

双柏县立足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的目标定位,提出了“一核、两轴、三园、四线、五基地”的“12345”工作思路(一核:以县城为核心示范区;两轴:乡(镇)集镇、村(社区)示范轴;三园:民族团结进步产业示范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园;四线:打造四条示范长廊;五基地: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宣传阵地、示范基地、民族文化体验基地),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

主要做法

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体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结合县城查姆湖4A级景区创建,通过主题雕塑、宣传长廊、创意打卡地等多种形式,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推动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中。二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美丽县城创建,融入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培育同推进同落实,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街”,通过集中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设,集中展示“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和凝聚新时代团结伟力、多元化民族烙印等,引导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四是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集镇(村)”。结合特色小集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按照强化基础、提升品位、注入文化的要求,把乡(镇)集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镇(村)”,以小集镇、示范村为引领向各行政村(社区)全面铺开。

实施“宣讲普及建平台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各类学习培训结合起来,做到常讲常新、入心入脑。一是抓好“大宣讲”。组建县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通过集中培训、任务分解,深入部门、乡镇、村组开展巡回宣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通过通俗易懂、大道至简的宣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二是推动“大普及”。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参观考察、座谈研讨及各类志愿者活动,把教育触角延伸到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和各类宣传培训中,作为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培训必修课,融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大会和专题讲座,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以“干部带家属、党员带群众、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促进民心相通、文化融通的桥梁。三是促进“大融合”。结合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作家、摄影家、书法家、美术家等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创作出体现共同性、包容多样性的精品力作,以精品力作展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和“魂”。鼓励发展网络文学、微电影、网络剧等新兴文艺,编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舞台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巡回演出,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四是搭建“大平台”。在村社区按照“五个一”(一室一馆一站一墙一台)的标准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平台,即:把党群活动室整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室;把村史馆提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把为民服务站建设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服务驿站;把乡村大舞台打造为“民族团结大舞台”;把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打造成“同心小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实施“金种子培育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效化。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要求,开展“金种子培育工程”。一是在“统”上下功夫。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校园文化长廊、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深耕“石榴籽”校园文化,通过民族理论课堂、思政课、手工展室、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打造“文化浸润+民族团结进步”校园品牌。二是在“进”上做文章。严格落实课程要求,小学、初中阶段每学期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高中阶段每学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讲座或主题班会等不少于4次;学校每学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讲座不少于2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校内外实践活动,在孩子心灵深处筑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钢铁长城”。三是在“活”上求实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专兼职师资队伍培训,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授课专家队伍,定期开展说课比赛、示范课教学等活动,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水平。

实施“中华文化灵魂润双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人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立足双柏彝族虎文化和《查姆》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包装、推介“查姆”文化,大力保护传承民族歌舞、服饰物饰、传统节会等民族文化。丰富活动载体,将双柏县“三笙文化”“打陀螺”等民族运动发扬光大,彰显优秀民族文化魅力。高质量办好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火把节、花鼓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打造双柏节会文化品牌。在“彝族创世史诗、民族歌舞、民族刺绣、民族节日、民族体育运动、民族菜肴”六大民族文化精品上下着力,延伸文化产业链,助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各族群众在获得物质、精神“双丰收”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化。着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一是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网格化管理,完善县乡两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站运行机制,利用大数据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库,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落户、住房、教育、医疗、法律援助等均等化服务,引导各民族群众参与当地社区管理和服务。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行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进窗口服务行业、进景区、进广场“十进”活动,全面拓宽创建领域,扩大示范区建设的社会效应,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涵盖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三是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行动。完成少数民族文字标识标牌整改,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管理。全面推广普通话,以“干部带家属、党员带群众、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全面推广普通话,努力实现学前儿童、中小学学生能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中青年群众基本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

经验启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双柏县始终把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创建中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把创建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统筹、一体谋划、落地落实,形成高位推动、统筹有力、全面覆盖的创建工作格局。

立足特色,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推动全域创建。立足双柏彝族虎文化和《查姆》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包装、推介“查姆”文化,大力保护传承民族歌舞、服饰物饰、传统节会等民族文化。丰富活动载体,将双柏县“三笙文化”“打陀螺”等民族运动发扬光大,彰显优秀民族文化魅力。高质量办好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火把节、花鼓文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打造双柏节会文化品牌。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社会化。着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开展分众化、大众化宣传,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分类施策宣传教育“全覆盖”,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大众,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创建活动。通过在机关和驻镇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政策培训、知识讲座、专题研讨、调查问卷;在农村,借力“送戏进万村”等方式着力提升“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主题教育;在学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覆盖,实施“金种子培育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效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校园文化长廊、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深耕“石榴籽”校园文化,通过民族理论课堂、思政课、手工展室、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打造“文化浸润+民族团结进步”校园品牌。

 
上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双柏县妥甸镇:团结花开幸福来
下一篇:百 花 齐 放 【上册】禄丰市高峰乡:构筑团结和谐幸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