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之花结硕果
南华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南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通过创新实践,逐步形成了“123456”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南华新模式,创建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基本情况
南华县原名镇南县,地处滇中高原腹地、楚雄州西部,是通往滇西、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咽喉要塞,素有“九府通衢”之称。1954年10月1日,经政务院批准正式改为南华县,意为祖国西南美丽的地方。全县国土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6镇4乡128个村(社区),山区面积占96%,森林覆盖率达71.77%,享有“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境内居住着汉、彝、白、回等19个民族,总人口20.37万人,有汉、彝、白、回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76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3.03%。
主要做法
提高政治站位,围绕“一条主线”抓创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群众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党校培训内容,扎实抓好学习宣传。五年来,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千堂党课下基层”为重点,共组织开展学习培训1200余场次,形成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民族团结“宣传员”、每个党组织都是民族团结“宣传阵地”的浓厚氛围。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活动为载体,综合运用文艺演出、专题培训、户外广告、媒体宣传等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根植于心,干部群众对创建活动知晓面不断扩大,知晓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修缮红色文化主题公园、革命老区县纪念碑、张舫烈士纪念碑、马街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并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组织干部群众实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各族群众在各个历史时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
突出南华特色,彰显“两个特点”创品牌。南华素有“九府通衢”的美誉,历来是各民族创新创业、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是云南省野生菌“一县一业”示范县,全县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290多种,每年野生菌集散交易量达9000吨以上。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过程,紧紧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两个特点”,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生态环保、各民族相融共生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之路。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体现到共同增收致富上,总结各族群众抱团发展乡村旅游、联合封山育菌、拼团出货等创新做法,打好生态牌,走出绿色路。山野精品,贵在时鲜,把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到所有村(社区),利用“互联网+”开辟了南华野生菌从山上到深圳、上海12个小时快捷通道。近5年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各族群众的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和热情倍增,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更加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铸牢。
共建共享共融,坚持“三个同心”聚合力。坚持干群“同心、同向、同力”抓创建,村企、城乡“共促共融共提升”。围绕打造“爱国教育+”品牌,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从娃娃抓起,实施“金种子”培育工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拉手”主题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围绕打造“和谐企业+”品牌,把民族团结互助互惠教育与企业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抓好工人队伍政治引领、技能提升、权益维护、关心关爱等工作,引领广大工人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建功新时代;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品牌,把创建活动与改善人居环境、拓宽就业路子等结合起来,培树了龙川镇小岔河村等一批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村庄,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排头兵;围绕打造“和谐社区+”品牌,把创建活动与城乡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建设共居共享共事共乐的嵌入式社区,各族干部群众同机关共科室、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企业共班组,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深度融合。
持续精准发力,聚焦“四个重点”强动力。一是在夯实基础设施上强动力。“十三五”以来,昆楚大动车开通运营,南华进入“高铁时代”,实施了楚南一级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代家箐等一批小(一)型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县城开通5G网络,行政村4G网络、互联网宽带实现全覆盖,全县“五网”建设成效显著,各族群众共享普惠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是在抓实产业发展上强动力。引导各族群众自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到共同增收致富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产值突破70亿元,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79个、省州农业龙头企业39户,成功创建野生菌溯源体系,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食用菌基地”,野生菌综合产值达37.8亿元。特色果蔬、茶叶、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完成省级绿色食品基地认证49个,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44个。三是在聚力民生改善上强动力。县财政每年70%以上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档立卡以来累计整合投入资金57亿元,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全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全州第一。各族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得到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越来越强。四是在深化文化认同上强动力。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把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交融互鉴与升华对中华文化认同,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作为重大系统工程来抓,实施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大力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促进“镇南月琴”“南华阿苏嗻跳唱”“彝族阿卡舞”“火草麻布混纺技艺”等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建成一批民族文化传习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创新方式载体,做到“五个同创”全覆盖。坚持党委统领、政府主导,形成“党政军民学”共同参与的大创建工作格局。按照“全面深入持久”要求,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圈的布局,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十进”活动,全县285个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站、所)、12家企业、5个社区、10个乡镇、182所学校、18家医院、24个宗教活动场所、2个军营、1个高铁站、440个家庭参与创建活动。涌现出了龙川镇小岔河村和斗山社区、县民族中学、咪依噜原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等一批叫得响、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品牌。
强化统筹推进,实现“六个联创”增实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平安南华、社会治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常态化,不断提升创建工作实效。通过一系列的示范创建活动,全县综合实力在攻坚克难中大幅增强、深贫堡垒在尽锐出战中全面攻克、城乡面貌在融合发展中焕然一新、发展活力在深化改革中加速释放、民生福祉在普惠共享中全面改善,真正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2021年,南华县被表扬为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先进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平安建设成果持续巩固,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21年保持“无毒县”荣誉称号。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民宗委命名为第三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经验启示
一是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的重要论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政治保证。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各民族才能繁荣发展。南华县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跟党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的重要论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集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南华县顺应当前全县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变化,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大流动、大融合的特点,推动创建工作以民族地区为主,转向民族地区与散居地区并重,农村与城市并重,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并重,采取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有效措施,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三是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重要论断,立足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最大动力。南华县始终把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发展助农增收致富产业,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实的物质基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是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的重要论断,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关键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南华县深刻认识文化认同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根本性作用,把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最关键举措,在创建工作中更加注重精神力量和思想教育,加强对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交融互鉴,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凝聚起了全民参与、共创共享的强大合力。
五是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论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法治保障。南华县始终把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作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排查化解影响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作为稳定工作的重点,健全机制、依法处理,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注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使党组织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有力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