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双柏丨“六个一”共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发表时间:2021-01-15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迅(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双柏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的地理中心,楚雄南大门。双柏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高达84%的森林覆盖率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为双柏赢得了“滇中绿海明珠”和“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的美誉。全县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辖5镇3乡,85个村(居)委会、1566个村民小组、2051个自然村。县内无一平方公里的平坝,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7%。全县总人口1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9%。近年来,双柏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彝州开放南大门、绿色经济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展示区建设,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始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良好势头;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考评为跨越发展先进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2019年,双柏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主要措施

双柏县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创新探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六个一”工作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加快建设“养生福地生态双柏”注入强劲动力。

(一)紧扣一个目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增强共同体意识同步。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依托宣传教育“主阵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坚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中央、省委、州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计划,进行专题培训。县委、县人民政府专题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全县党员干部基本轮训1遍,依法行政能力、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红色传承教育、法制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定期组织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成效。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宣传牌、文化墙绘、灯箱广告。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大力宣传双柏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

(二)围绕一条主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决胜脱贫攻坚同行。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主线,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和壮大民族地区优势特色产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解决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向民族地区倾斜,全力帮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014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1亿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投入8.9亿元、专项扶贫资金5.2亿元,融资资金9.3亿元,社会帮扶资金913.3万元,上海市嘉定区对口支援扶贫协作资金3630万元,县级财政直接投入1.2亿元),仅2018年,累计整合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47亿元,扶贫融资资金1.82亿元,全面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住房保障、产业发展短板。实行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社保兜底、易地扶贫搬迁等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至2018年底,全县6311户2273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0.76%下降到目前的0.77%。2019年2月份通过省级贫困县摘帽评估检查,2019年4月30日双柏县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县序列,以“零错评、零错退、零漏评、群众认可度95.92%”的优异成绩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三)构建一套体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完善体制机制同促。把创建工作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双组长,县级32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双柏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联席会议制度、工作通报制度、目标考核机制、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与评价办法、示范单位动态管理机制;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宣传动员体系、政策配套体系、督查问效体系四大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双柏县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共双柏县委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划编制了《双柏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14—2016年)》《双柏县“十三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2017年3月出台了《双柏县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共5个。实现全县8乡镇,84个行政村(社区)、1545个自然村、104所学校、81家县级机关、7家企业、3所宗教活动场、2个军营所创建活动全覆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 活动场所、进军营的“七进”活动常态化。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县示范创建办工作经费20万元,安排县级民族机动金30万元,近年来累计安排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185万元。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也预算安排足够的示范创建工作经费,保障了工作顺利开展。

(四)创建一个联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交往交流交融同向。2019年4月29日,云南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成立。楚雄州双柏县,红河州石屏县,玉溪市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普洱市墨江县、镇沅县共同组织“行政接边地区七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创建联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本着落实“团结进步、协同推进、共同发展”的宗旨,推动建立创建工作沟通协调、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等民族工作协作机制,强化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沟通协调措施常态化,共同推动民族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做好创建联盟的顶层设计和方案攻略,确保实现“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基础设施联建、公益事业联办、经济工作联抓、文化建设联兴”和“党建共商、资源共享、文明共创、事务共管、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目标,展现党的政策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情怀。

(五)彰显一大特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绿色经济发展同频。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彝州开放南大门、绿色经济示范县、生态文明先行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展示区建设,着力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立足生态禀赋、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等核心优势,打造县域经济绿色增长极,充分发挥“绿”的优势,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将“三笙”文化、查姆文化等特色资源,转化成“一村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发展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及特色民族文化等相结合发展,稳步推进彩公路沿线5个乡镇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全县已发展核桃、青花椒等种植上百万亩,产值过2.4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1440元。拥有绿色食品22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8户、有机食品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三品一标”种植面积达5万亩,白竹山茶、妥甸酱油、密架山猪、滇中黄牛、阳光玫瑰等一批绿色品牌正在形成集群效应。以查姆湖风情之旅、白竹山生态之旅、大麦地暖冬之旅、哀牢山秘境之旅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康养+旅游”产业逐渐形成,中国彝乡民宿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国飞药膳庄园、龙田邵苑等一批民宿经济实体异军突起,全县2019年共接待游客114万人次,旅游文化产业总收入超16亿元。

(六)抓住一个关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共有精神家园同兴。打好民族“文化牌”,构筑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建设了“触摸双柏”综合成就户外展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物化”“有形化”的“双柏经验”在全州推广,逐步构建了推动跨越式发展文化支持双柏模式。《双柏“三笙”》文化丛书、双柏彝族《查姆字典》《彝文识字兴趣读本》出版发行。投资1825万元的双柏县民族文化体育中心、投资960万元的双柏彝族老虎笙传习所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120万元的羽毛球馆、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建设项目完成投入使用。举办了“滇中彝文彝语培训班”“云南省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云南省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和连续7届“查姆诗会”。2007年起举全县之力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同时根据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组织开展好彝族火把节、农民丰收节、大麦地镇普龙开街节、法脿虎笙节、安龙堡乡花鼓文化节、大麦地镇河口象鼻山节、法脿李方村锣笙节、嘉中元节、大庄仙鹤节等活动,既繁荣发展了优秀民族文化,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搭火把》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等奖。先后投入10912.79万元,建成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599个;共有各类民族民间艺人914名,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7名。整合投入2000多万元,批次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十百千万”集中示范工程。

二、经验启示

(一)抓牢发展“总钥匙”,切实加快全面小康步伐。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跨越,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把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巩固脱贫成果为目标,以资源大整合、部门大帮扶、群众大参与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全面地改善到乡到村到户的基本公共服务,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各族群众基本素质。实施好示范创建各项工程,打造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一个民族兄弟都不掉队。

(二)守好团结“生命线”,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在农村普遍推广民族团结公约,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和谐寺院建设,在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使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营造“民族团结人人做,民族团结大家亲”的浓厚氛围。

(三)把握依法“主渠道”,推进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加强普法宣传和监督检查,引导各族群众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推动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促进和保障民族团结,让法律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行为底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民族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强化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转化和运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创新发展。

(四)打好民族“文化牌”,构筑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紧紧抓住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大力传承和弘扬查姆文化、中国彝族虎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切实把民族文化这张靓丽的名片打造好、发展好,更好地发挥好民族文化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互动式发展,在保护、挖掘和规划、利用上下功夫,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增加文化产品的供给,保障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五)走好发展“绿色路”,全力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县。生态是双柏最大的优势,绿色是双柏最亮的底色。立足森林覆盖率84%的资源优势,主动对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战略定位,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坚持走绿色脱贫之路,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把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变成全县最大的发展优势,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创建有机结合,通过激活释放生态红利,探索“生态+”发展的双柏模式,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的新动能。

 
上一篇:楚雄州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经验及做法
下一篇:云南姚安丨首个扶贫超市投入运行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