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楚雄姚安丨太平镇各苴村:抓好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彝村
发表时间:2022-05-09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各苴村位于太平镇东南部,距镇政府8公里,国土面积19.8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6户928人,耕地面积181亩(其中:水田141亩,旱地940亩)山林总面积1.82万亩,全村为彝族人口,是千里彝山富有代表性的彝区之一。长期以来,各苴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各苴村多次受到省州县表彰,其中,2020年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云南森林乡村”,“云南省卫生村(2020-2022)”;2020年被推荐为“州级党建示范点”,连续两年被评为“州级美丽乡村”,继续保留“州级文明村镇”,“楚雄州产业扶贫工作优秀带贫主体”。各苴村始终坚持“抓好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彝村”工作思路,连续3年在“四面红旗”争创中被姚安县表彰为“基层党建”,“美丽乡村”红旗村。

“三选一评”强化党建引领。各苴村党支部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服务群众本领”为目标,探索开展“三选一评”模式,持续优化村组“头雁”“储雁”队伍结构,不断提升班子战斗力,强健的组织建构引领全村民族团结工作大力推进。“三选”即:镇党委发布农村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等岗位需求公告,从报名自荐人才中筛选;从村级党组织向镇党委推荐的人员中挑选;镇党委组织群众召开评议会进行民主推选。人选初步确定后,由镇党委结合岗位匹配情况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委任,并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培养。通过“三选”工作,各苴村实现在职干部有大专以上学历4人,其中村书记、副书记、第一书记均为80、90后,纳入后备人才培养2人,实现“两委”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基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评”既:每季度定期召开群众代表评议会议,将村“两委”班子推进重点

工作任务情况、村“三职”干部为群众办实事情况和服务群众作风情况拿出来“晒一晒”,让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工作实绩和工作作风连续两个季度评议处于“不满意”等次的干部,由村党支部班子进行约谈,并在全村进行通报批评;连续三个季度均处于“不满意”等次的干部,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不称职”等次,与绩效和待遇补助相挂钩,并上报镇党委进行处置。通过聚焦群众监督、群众参与、群众满意,有效促进了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主动作为、为民务实的作风形成。

“三学一教”强化宣传教育。各苴村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三学”即:坚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重要内容,每年至少开展2次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镇党委、政府每年对各苴村进行至少1次专题培训,使全村党员和村干部基本轮训1遍,把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中央、省、州、县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教学计划,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各苴村定期组织村“两委”和村民小组长开展以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发展成就、各项惠民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活动,还组织开展了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千村入万户”活动,编印图文并茂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手册》、“口袋书”、宣传画册、宣传单,成立宣传小分队,深入各村组、庭院开展面对面宣传。以村内的文化广场、法治长廊为载体,绘制民族团结文化墙,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制定民族团结公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一教”即:通过持续深入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各苴小学每年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红色传承教育、法制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分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至高中教育阶段教学全过程。

“三讲一晒”传承民族文化。为促进民族团结共融,传承和发扬彝族文化特色,各苴村结合彝族聚居实际,积极创建“彝村讲习所”,开展彝语、汉语“双语”教学“三讲一晒”行动,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彝族古训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在实现民族团结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武装和思想保证。“三讲”即:在镇党委支持下,以镇党委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内乡土人才、老党员老干部和德高望重的群众为主体,建立了由38名讲师组成的乡村师资库。“彝村讲习所” 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以“火塘会”送学到组或集中讲学的方式至少开讲一次以上,根据讲师各自特长互相搭配实现“双语”教学,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向党员群众讲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讲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各级党委政府惠民政策;讲移风易俗、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等身边好人好事,传习文明风尚,传承彝族文化,进一步加强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各苴村委会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日、“乡村大舞台”“三下乡”“农村文艺汇演”等民族文化交流和艺术展示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包容、彼此尊重、彼此欣赏,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一晒”即:实施“乡风红黄榜”晒奖惩促乡风文明提升,本着公开、公正、公开原则每季度开展评比评选,将评选结果公布在“乡风红黄榜”上,红榜中将环境清洁、治安良好、邻里和睦的村民小组集体和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支持公益、乐于助人的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黄榜将各种生活陋习、违法违纪、欺负弱小和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行为曝光,以舆论压力促进乡风文明培育和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各苴村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建一管”改善彝村面貌。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村卫生管理,实行门前“三包两禁止”责任制和垃圾集中堆放和处理,各苴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显著改善。“三建”即:实施村庄美化工程,加大了危旧房改造力度、各苴民族特色示范村建设项目,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投资40万元的各苴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工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政权服务能力;建成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场一个,在各苴村委会探索建立了垃圾收费、分类收储、定期清运焚烧等环境保洁长效机制,以及“表现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红黄板”等激励奖惩制度,群众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局面已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建成行政村公厕1座、自然村公厕4座,各苴村委会所在地实现了公厕全覆盖。“一管”即:扎实开展森林草原资源管护工作,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及时制止毁林开荒、私砍乱伐等违法犯罪行为,让民族团结和安全生产相结合,森林草原资源管护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转一保”促进民族产业。近年来,各苴村的村组道路、沟渠、和文化活动室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各苴村民族特色寨建设项目取得较大成效,以创新探索 “资源转资产、资金转股金、农民转产业工人、价格保险助增收”的“三转一保”农村产业改革,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前进动力。“三转”即: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社长的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方式,由合作社集中流转农村群众闲置和低效山地,实现“资源转资产”。吸纳贫困户和当地群众通过小额信贷、“红色信贷”、产业发展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生产经营并发放“股权证”,群众根据入股情况、经营赢利情况进行分红,实现“资金转股金”。合作社和企业根据季节和企业生产需要,招收当地群众到基地和企业务工,实现就近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农民转产业工人”。“一保”即:在全省第一家创新探索开展了财政补贴为主,农户承担辅,在保险责任期间内,目标农产品市场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的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工作,有效破解了农业生产市场波动大、丰产不增收的瓶颈问题。截至目前,全村通过建设魔芋示范种植基地和种苗繁育种植基地36.5亩,带动94群众户种植魔芋150亩,白芸豆、山药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多亩,全村各族人民闯出了一条“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清一改”共筑美丽彝村。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各苴村党支部牵头制定《各苴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以治理农村“脏乱差”环境为突破口,广泛动员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开展“三清一改”行动,清洁自己的家园,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助推大美乡村建设。“三清”既:拆房腾地清空间,向上争取资金40余万元,动员群众拆除老旧闲置房屋,同时在拆除房屋后土地上栽种樱桃、红梨等经济林果,即美化绿化家园又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废品回收清垃圾,积极探索推行垃圾回收兑换积分,积分到村委会爱心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的有效激励机制,向村组投入垃圾箱、垃圾桶,建设村级垃圾回收站,统一回收垃圾,实现村组垃圾分类回收处置;保洁到组清村容,健全完善“门前三包”、日常保洁、村规民约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通过村组干部划片包干和党员带头清扫整治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村看村、户看户”转变家庭生产生活习惯,共同解决村内环境问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一改”即: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培育村民养成“一定二勤三看”生活习惯,即卫生定时打扫,勤洗、勤扫,看厨房、看卧室、看厕所干净与否,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污水乱泼乱倒、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引导群众共同建立美丽彝村。

“三治一巡”共建民族和谐。各苴村坚持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支撑,强力推进“三治一巡”,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有力助推从脱贫攻坚走向振兴发展。“三治”即:坚持运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组织和村规民约管人管事、维护公序良俗,以“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并进开启乡风文明治理新模式。坚持村民民主自治,所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全部公开、民主决定、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并通过广泛征集村民意见,拟订发布了村规民约,让群众成为村庄管理的主体。将德治融入村庄治理日常,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新事新办,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作用,对矛盾纠纷、信访上访等问题开展劝诫调解,对违反道德伦理、治安规定、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集体议一议、纠一纠,及时将社会治安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巡”即:坚持“设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由党员干部和热心公益群众组织义务巡防组,结合日常治安巡逻和乡村振兴工作,逐村、逐户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法制宣传教育和矛盾纠排查及化解,并建立基础登记台账和信息通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置,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上一篇:楚雄姚安丨栋川镇:与时俱进谋发展 携手并肩奔小康
下一篇:楚雄南华丨县民宗局“三抓”作风革命“五大” 行动助推干部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