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李睿媛 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永仁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重大部署,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服务和融入楚雄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标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一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充分用好永仁烈士陵园党史教育基地、中山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臧金贵纪念碑等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瞻仰参观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持续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开展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是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一个以永仁文化为主要元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把县太阳广场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广场,将中山公园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公园,制作播放展示中华民族形象的公益标语、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微视频、微电影,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积极争取楚雄日报、民族时报、今日民族、中国民族报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效。紧扣新时代需求特点,加强“滴灌式”宣传,扩大对外宣传渠道,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宣传永仁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走深走实。四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阵地建设。以互联网宣传为主阵地,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通过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永仁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打造品牌宣传效应,充分运用“三微一端”“一部手机治理通”等新媒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努力把“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打造成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新阵地。

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伟大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是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在农村,通过嵌入式搬迁安置点的逐步推广来实现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城市,依据各民族人口的构成,通过廉租房、保障住房与普通商品房的混合搭配建设来实现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滇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二是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结合“民族节庆”主题,舞好直苴彝族赛装节“龙头”,带动火把节、泼水节、油菜花节、小枣节、芒果节、樱桃节等地方节庆活动开展。组织好健身杯、工运杯、丰收杯等各类体育运动会,积极组织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展文化讲堂、知识竞赛、征文演讲、书画摄影、诗歌朗诵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各民族互通互学互鉴、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让孩子们共同成长进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注重交融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尊重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一是实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开发一批以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节庆、民族特色餐饮、民族工艺品和民族特色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推进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经济发展优势。每年实施1个以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项目。二是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建设工程。以彝族刺绣为主要品牌,实施项目带动,积极扶持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化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族文化企业。加强对民族文学、民间音乐、永仁打跳等遗产项目的抢救,打造一批民间文化之乡。三是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大力推进永仁县2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有序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支持建设生态村、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抢救传统农耕文化、传统民居、传统古村落,把多姿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给子孙后代。

锁定目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编制实施《永仁县“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推动示范区建设和民族地区帮扶政策工程化、项目化、实体化。“十四五”期间,争取投入2860万元组织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全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以上,新增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5个以上(其中,7个乡镇全覆盖),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5个以上,力争打造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个;新申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以上、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6个以上;命名300个以上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含村、社区)。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一是不断加强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民族矛盾纠纷“大调解”“大信访”专项行动,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和农村“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升级,运用“互联网+”模式,创新开展社会治理、司法运行、公共服务等工作,保障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民族特色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三是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治理工作法。建立健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宪法宣传周”“法制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在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寺观教堂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