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大理剑川丨我们都是“阿福佳”——剑川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硕果累累
发表时间:2021-09-17     阅读次数:     字体:【

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2019年9月27日,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18万各族人民难忘的日子。这天,剑川县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时任剑川县县长王远在表彰会议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对剑川县长期以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肯定,也是对剑川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成果的肯定、鼓舞和鞭策。

“阿福佳”是白族语言(音),汉语意思即:最要好的朋友。只要是结为“阿福佳”就是互认父母为父母,互认兄弟姊妹为兄弟姊妹,双方亲如一家人。“我们都是‘阿福佳’”,这句话是剑川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总结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

77.jpg

打造中华文化名片,铸就共同文化家园

剑川县是大理州连接丽江和怒江及通向香格里拉、走进川藏的门户,历史上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滇藏茶马古道“吐蕃道”的交通要冲。剑川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素有“白族原乡、文献名邦”和“白族文化聚宝盆”的美誉。全县总人口18.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35%,其中白族人口占90.16%,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

多年来,剑川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聚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论断,以打造中华文化特色区为重点,努力打造中华文化名片,促进了各民族共有文化家园的构建。剑川县的南天瑰宝石宝山,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滇藏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艺术明珠。三塔寺与石宝山堪称“滇西两绝”。滇西民谣“大理有名三塔寺,剑川有名石宝山”。景区内开凿于唐宋时期的石钟山石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西南的敦煌”。倚雄奇万状的大石岩而建盖的宝相寺被誉为“云南悬空寺”,堪与北岳恒山齐肩比美。掩映在古柏苍松之中的海云居,规整雅朴,静谧清幽。有“中国的歌城”与“白族情人节”之称的石宝山歌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沙溪镇寺登街村、弥沙乡弥井村、羊岑乡大佛殿村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沙溪镇马坪关村、金牛镇桑岭村、老君山镇素玛小镇、沙溪镇石龙村、金华镇石菜江村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于2019年启动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前期工作,积极规划落实中国南方丝绸之路博物馆工作,以传承南方丝绸之路五千年文明、辐射南亚东南亚文化交流、展示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以体现国家性、南方丝绸之路性和方志性为目标,注重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和云南省情、大理州情、剑川县情相关的志鉴、地情资料、研究成果以及承载南方丝绸之路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实物、资料等的搜集和收藏,集中展示从洛阳到成都到云南乃至南亚东南亚各国的方志文物,突出云南区域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族团结特色。

34.jpg

聚焦“四个示范”,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聚焦综合扶贫开发示范,促各民族团结进步。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剑川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2014至2019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4个贫困乡镇和4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7334户30089人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8%下降到0.86%。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与脱贫攻坚项目整合推进,先后实施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古镇、1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现了每个世居少数民族都有一个特色鲜明的示范村或特色村寨。在巩固民族团结的同时,下更大功夫促进各民族进步发展,重点规划实施山区特困散居少数民族扶持发展工程,建立县领导挂片帮扶制度,推动12个山区特困散居少数民族片区(主要为彝族和傈僳族,共有93个村落,2164户、8152人)综合扶贫开发工程,建成48个集中安置点,通过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全面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

(二)聚焦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浸润民族团结进步。始终致力于当地中华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通过中瑞合作沙溪复兴工程,使沙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茶马古道古集市逐渐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正朝着国际化、数字化的低碳休闲特色小镇方向迈进。石宝山石窟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古城正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历史文化博物馆、马登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喜林苑高端酒店等文化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广东奥园文旅集团文化旅游资产投资开发合作协议签约落地,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考评,石宝山·沙溪国家5A景区和两个特色小镇创建迈入快车道。剑川木雕、剑川白曲和石宝山歌会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5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3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聚焦干部人才培养示范,保障民族团结进步。把当地干部人才培养作为推动示范创建的关键抓手,实现县内世居民族都有1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确保县内人口较少民族每年有2名以上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都有高中生的目标。近年来,1000余名少数民族学员参加木雕培训,带动18500余人从事木雕生产。目前,共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2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9人。
(四)聚焦民族宗教关系和谐示范,提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针对上世纪70年代,各地彝族群众随意搬迁到剑川偏远地区分散居住,普遍存在无户籍、无身份证、无耕地、无林地和白族等民族因为山林权属等发生矛盾的情况,剑川县采取有效措施,2008年以来共解决1800余人少数民族群众的身份及户口问题。在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规划引导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安居房建设等方式集中安置,使他们在剑川真正落地生根、安居乐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健全完善全县14个宗教活动场所(处)管理组织,促进活动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县内各民族学会、宗教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等社会活动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剑川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剑川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用法律来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6.jpg

深化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剑川县着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宗教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一体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均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实现每个乡镇都有机关、学校、村组等可总结、可借鉴的示范点。如剑川县老君山镇统一规划,用书画形式开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宣传教育,实现10个村和9所学校创建工作全覆盖。结合开展“五进”活动、平安寺庙、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深入宣传《宗教事务条例》,开展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2017年金华镇桑岭清真寺被评为云南省和谐寺观教堂。2015年以来,剑川县城隍古庙、剑川县桑岭清真寺先后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剑川县道教协会会长张运华被评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5.jpg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融合剑川木雕、石雕“两雕”创作,传播中华文化。剑川的石雕木刻名匠,在满贤林景区雕刻3268只石雕狮子,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石雕狮子文化,以“世界双绝”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三国演义》《西游记》《清明上河图》等名著的人物故事,通过民间艺术家再创作,熠熠生辉地展现在木雕作品中;剑川文化名人赵藩创作的镌刻在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随着一件件木雕旅游产品流向中华大地;剑川兴艺木雕公司承接完成了云南博物馆张胜温画卷木雕作品、中央民族博物馆《中华民族一家亲》银雕作品中的木雕框架结构,2020年两会前完成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大型壁画《江山如画》《江山多娇》两块大型木雕;全省文物古建筑一级修缮资质有6家,剑川就占3家,注册登记的古建筑公司有5个,从业人员1500多人,2018年建筑业产值达3.5亿元,其中古建筑产值1.7亿元。剑川木匠遍布大江南北,剑川木雕和古建艺术在全国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旅游风景名胜区、古刹庙宇中随处可见;2018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木雕文化艺术节,吸引全国上百家企业参与。剑川木雕文化在交流中融合,文明在开放中发展,充分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

33.jpg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剑川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积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增进一体,凝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8年羊岑乡杨家大佛殿村举行彝族火把文化节活动

(一)移风易俗,推进文明进步。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成立法治扶贫指挥部,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重点指导民族地区移风易俗工作。各乡镇、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普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各创建单位纷纷制定民族团结公约,沙溪镇率先制定寺登街客栈民族团结公约,营造自觉遵法守法、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鼓励党员和干部带头支持改革不良的风俗习惯,殡葬改革实施以来,各民族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宣传示范作用。
(二)相互交流,增进情感交融。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风俗,凝聚社会共识,将不同节日、集会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各民族群众通过节日展示民族服饰,传唱民族歌谣,表演民族舞蹈,大力倡导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和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的过程。石宝山歌会节被评为云南省10大民族狂欢节,彝族火把节、二月八太子会、四月八农耕节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歌舞活动的盛大平台,群众参与率一年比一年增加。各景区、景点、酒店宾馆抓好氛围营造,带动周边各民族共同发展,景区景点已成功打造成展示民族文化、促进五湖四海各民族游客交流的窗口,各行各业呈现出了“民族团结你我同创,美好家园大家共享”的发展局面。

(三)创新发展,加快小康社会进程。在县城开展“六城同创”,民族团结进步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融入其中,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老君山镇村组干部积极带头,动员分散居住在老君山、雪邦山的彝族、傈僳族群众222户、841人全部搬迁下坝,进镇、进园区,斩断贫困根子,切实兑现了“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承诺。上海浦东新区书院镇、航头镇、泥城镇与剑川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结对帮扶5个乡镇、7个村实施村村结对。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在剑川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村企结对帮扶4个贫困村。中国电建集团积极助推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示范和万头奶牛养殖及10万亩牧草种植产业扶贫等项目。省扶贫办、华夏银行昆明分行、省政府驻广州办等单位结合优势和行业特点定点帮扶剑川。对口帮扶项目已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的示范亮点工程。

1.jpg

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剑川县新时代亮丽风景

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剑川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2016年4月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先后有县法院等55家被命名为州级示范单位,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128家创建示范单位。滇本草公司与少数民族融合发展的模式、信用联社创建工作带动普惠金融的形式等值得肯定和推广。桑岭村内回族群众和其他民族群众和睦相处,白、回、汉群众建立“议事制度”“茶话会”制度,他们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成为我们都是“阿福佳”(白族语:最要好的朋友)的故事代代相传,各民族都是“阿福佳”成为剑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符号。通过组织开展现场学习、会议交流等形式,学先进、树典型、创亮点,各单位相互带动、你追我赶,形成了剑川“处处绽放民族团结之花”的生动局面。在2020年全州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6家单位被命名为州级示范单位,3家单位、7个人分别获得模范集体、个人荣誉称号,2个基层党组织、3名基层党总支书记被表彰为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基层组织书记。

2.jpg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剑川县必定一如既往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将继续深入在持久上下功夫,在示范单位动态管理上下功夫,在形式多样的同时更注重实效,在营造宣传氛围的同时更注重思想意识的提升,在纵深推进中更注重群众认同参与,在强化根本方向的同时更注重提炼剑川经验,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白族原乡”绽放得更加璀璨绚丽。

 
上一篇:宾川县丨华侨社区:亲情同华 同心与共
下一篇:楚雄市:砥砺奋进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