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罗爱华 民族时报记者陈明海)沿着南涧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台阶拾级而上,两旁的橄榄树枝上挂满了青翠欲滴的果子,与校园中呈现的民族团结进步的视觉形象符号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一派融合奋进的景象。

守好责任田,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教育的沃土
“学校是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近年来,学校将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培育“四有”新人目标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常态化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广大师生“五个认同”思想。”南涧县民族中学校长自渊介绍到。
随着校长自渊的介绍,记者看到,在这所创办初衷以民族学校为定位的校园里,四处都能捕捉到全校多民族师生团结一家亲的场面:159班的教室传出彝汉双语演唱的校歌《携手向前方》的歌声,古琴教室里响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琴声……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学校很常见。”自渊校长笑着说,“学校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不断探索新思路,将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灵活运用,把伟大建党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革命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共同体意识融入血脉。”

播下金种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青少年的心田
在南涧县民族中学教学楼前的广场上,一群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学生,正在表演“千人打歌”, 这是南涧民族中学的大课间操,随着校园版彝族 “三道弯”音乐响起,数百名学生一圈圈围在一起,跳起了整齐而有韵律的打歌操,现场恢弘的阵容,让人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震撼。
这仅是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缩影。“除了同跳一支舞外,我们还将‘剪纸’‘南涧跳菜’‘彝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营造了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南涧县民族中学的彭兴晓老师讲解说。
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打出“推进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园文化主阵地”等一系列“组合拳”,中华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生长,民族精神得到延续。

盛开团结花,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硕果
“南涧县民族中学学生有汉族、白族、布朗族、哈尼族、回族、拉祜族、傈僳族、苗族、佤族、彝族、布依族、黎族、纳西族13种民族成分,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每年八月,校园里的橄榄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橄榄果,橄榄的回味甘甜的特质,与一批批青年学生通过团结拼搏,考上理想大学,放飞青春梦想,启航新征程,如出一撤。”步行至校园中橄榄树下,罗桂芳老师向记者讲述了在南涧县民族中学师生中广受传扬的校园“橄榄文化”的内涵。

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扶持下,南涧县民族中学每年招收2个优质民族班,民族班的学生每个月享受300元的学习生活补助金,这一政策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安心就学,拥有了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逐梦的平台。“民族班的开办,优化了学校生源结构,产生了积极效应,也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温暖,民族班的学生,在近四年来高考中,本科上线率均在98%以上,一本上线率均在46%以上。”校长自渊说到。

记者了解到,南涧县民族中学成立与1994年,是一所云南省一级三等普通高级中学,是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单位、先进集体,云南省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