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民族动态 >
大理州丨南涧县茶园村:传统村落“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架起民族团结进步“桥梁”
发表时间:2020-11-02     阅读次数:     字体:【

(康亚娟 陈家飞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茶园村是传统的彝族村落,全村46户185人均为彝族,分布有吴姓、李姓两种姓氏,与传统村落久远的历史一样,该村的彝族群众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村风民风”也是由来已久,在南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的背景下,该村未雨绸缪,建立起“民族团结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持续维护全村团结和谐的村风民风。

茶园村,前身为“小波乐箐村”,于2018年更名茶园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茶园村和其它村落一样,村民以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总体生活水平偏低,村民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时有发生。直到八十年代以后,绝大多数村民开始种茶,全村经济收入逐步提高,村民也变得团结和谐。

今年78岁的吴家茂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长期的村里生活经历,让他感知到村民团结氛围的明显变化。

“一开始,包产到户的时候,互相为田埂地埂吵架,但茶园全部改革种成茶以后,互相争地的没有了,吵架的也没有了。”吴家茂说到。

除村内罗伯克茶场外,茶园村种植茶园的面积为400多亩。一年的种茶收入,村民最高可以获得3至5万元。经济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茶园村村民小组长李文茂说:“这几年,我们村的矛盾纠纷基本为零。村里的青年在外打工的比较多,见识也广,村民的茶园经营也取得了成效,经济收入得到了提升。”

“在族内,一点小纠纷小矛盾大家都会互相体谅、互相团结,都是和和气气的,走到哪里都是笑哈哈的。”吴家茂说。

为持续维护茶园村稳定,构建更加和谐的村落,茶园村以维护村里彝族群众根本利益为落脚点,在南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的背景下,建立健全“民族团结矛盾纠纷机制”,制定完善处置村民民族矛盾纠纷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畅通民族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动态;对于重大民族矛盾纠纷,村民小组长履行调解职责,及时受理,多种手段并存,将民族矛盾纠纷努力解决在初始萌芽阶段;发现重大民族矛盾纠纷隐患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形成民族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对无法调处的民族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并对当事双方指明合法诉求途径。

制度的出台和执行,一方面遏制了民族矛盾纠纷的发生,规范了村民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激发村民和睦互助的行为习惯形成。

李文茂告诉记者:“我们茶园村,不管哪家遇到特殊情况,大家都是有一分力出一分力,有一分力尽一分力,真的是非常团结!”

 
上一篇:大理州丨南涧县: “白衣天使”送医进苗家,共谱民族团结情
下一篇:大理州丨南涧县公郎镇:用活“民族团结+”模式,服务当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