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网讯(民族时报记者 陈明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州党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等稳企工作措施。近日,永仁县工商联通过对辖区部分企业的走访调研和社情民意反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企业复工复产等稳企工作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自身疫情防控物资数量紧缺的问题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防控物资短缺且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成本有所上升。二是物流联动还没有完全恢复,原材料采购和生产产品、劳动力输出输入受物流运输影响不同程度存在;与重要疫区有交集的通道还未完全畅通,物资输出输入或配送是否受到限制尚不清楚,北方省份受气温影响运输困难等,导致复工复产后线上线下销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三是生产资料供应链还未全线复工,原材料供给不能适应企业的正常生产,特别是原材料价格变动致使企业成本增加,部分企业市场信心不足导致复工复产后等待观望。四是与企业复工复产相关的住宿、出租、餐饮等市场经营主体虽然有所恢复,但社会、市场等消费主体信心不足,市场要素配置缺位形成连锁制约效应。五是非公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停工停产期间贷款利息、人力资源成本、流动性资金融资困难是当前非公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三座大山。六是非公企业复工复产的稳企惠企政策缺乏规范统一、变动频繁,且时效性强,基层执行力、落实力参差不齐。七是部分单位部门和非公企业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准备不足、能力不足,导致政府、社会、市场信心不足,致使稳企措施落实滞后,市场疲软的问题短期内一时难以恢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以稳企惠企各项政策的出台稳定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一是放下包袱、担当作为。一是乡镇、部门、行业和领导干部要卸下思想包袱,在决策层面上更加敢于担当,不能一味围绕上级政策层层发文,层层推卸责任,要随着疫情形势变化,精准研判、精准施策,做到精准滴灌。要珍惜市场经营主体恢复起来的信心,在“稳增长、保就业”上出实招,要解决好现阶段防控物资不足的问题,指导好企业规范防控,杜绝聚集性疫情的产生,防止企业开开停停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预防一些企业以原遗留问题向基层组织和部门施压、要挟。面对复产复工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不加区分抬出“一票否决”,要为有担当、敢作为者护航,尽量减少疫情防控对企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是吃透精神、分解责任。建议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认真组织学习研究,吃透各级稳企惠企政策,增强各项稳企惠企政策的时效性意识,加快向上争取资金等各项稳企惠企政策的支持,快速把各项稳企惠企政策分解到部门、责任到人、落实到企。明确一家主管部门对共享政策进行打包,以APP等各种方式推送到企业,帮助各类企业吃透精神,发挥企业家的市场敏锐性和果敢精神。三是摸清问题、补齐短板。摸清复工复产存在的问题清单,以问题清单为稳企壮企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同时认真学习研究应对疫情的阶段性政策,总结经验,把一些好的政策和做法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治理效能,推进全县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为今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奠定实践基础。针对我县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紧盯任务、短板,制定符合实际、上下贯通的中长期经济恢复计划和振兴规划。
二、应做好稳企惠企政策的宣传力、落实力、执行力来恢复市场经济主体的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被打乱,各类经济主体的经营收入和利润等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资金流大幅收缩,工资、社保、租金等具有刚性支出,投资和市场信心不足,生产经营在短期内面临一定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涉及财税、金融、社保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减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有助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云南省22条、楚雄州26条政策措施,对于受到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这些举措是能够救“命”的,只要能够挺住,在后续各项政策的帮助和指导下,民营企业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继续抢抓机遇、谋求发展。为此,对税收、就业贡献巨大、因疫情防控无法正常开业的中小微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要结合中央和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力、落实力、执行力和时效,树立正向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给予税收、信贷等全方位的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地避免民营企业出现现金流断裂等情况的出现。
三、应探索和建立线上线下相向不悖的销售模式来提振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一是结合永仁县公路、铁路纵横交汇的契机,培植一批、发展壮大一批永仁县交通物流企业,为永仁非公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奠定基础。二是加快永攀物流园区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和规范非公企业的物流模式,缩减非公企业的时间和空间成本。三是发展壮大永仁快递物流业,并使之覆盖农业产业重点乡镇或区域。
四、应探索创新保险等新举措来确保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一是学习借鉴海南省“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试点经验,建议以市场化方式逐步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综合保险试点模式,为今后提高非公企业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建议采取融资、认购的方式设立中小微企业合作发展基金,缓解中小微在最困难时的现金流不足、价格因素制约等问题。三是加快“网上办”政务服务用户端建设速度,实现网上办、就近办、掌上办、一次就办好的目标,减少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的时间成本。
五、应加强非公企业法治建设来树牢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树牢非公企业信心的必要条件。从全县营商环境的要素角度分析,法治作为营商环境最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建议:一是以政法部门、信访部门为主力军组建永仁县非公经济法治服务中心。二是制定政法机关、信访部门走访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适用的、有效的法治服务机制和办法。三是为全县重点企业培育一名企业法律明白人,引导非公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四是依法在主管部门成立非公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调解室。五是物建三支志愿服务队伍:组建非公企业律师服务团提供“精准滴灌”的法律援助服务;以个人自愿为原则,组建政法干警法律顾问服务团提供“大水漫灌”的法律服务,政法干警可以义务担任民营企业的法律顾问,在民营企业需要法律咨询服务时找得到人、找得到门;组建进厂入企法律宣讲团,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组织观摩典型刑事、民事案例庭审等方式,以案释法、以案促学、以案促改,不断提高全县民营企业主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全县民营企业的刑事、民事法律风险,树牢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不断优化永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