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当前位置:首页>>地州动态 >
禄丰县:创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 共创美化精神家园
发表时间:2019-11-04     阅读次数:     字体:【

本网讯(普枝翠、杨文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近年来,禄丰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积极创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把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重要任务抓好落实,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民族文化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委会(社区)文化室设置率达100%,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序推进; “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扎实推进,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恐龙文化旅游节、彝族火把节、土官桃花节、黑井“盐龙女”文化旅游节、广通“六月六”彝族情人节、苗族花山节、回族圣纪节、傈僳族阔时节、农民丰收节等各民族传统节日相继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数据库运行正常。先后实施了仁兴镇苗族射弩传统体育抢救保护项目、中村乡傈僳族传承与保护项目。收集了彝族、傈僳族文字3000多字,完成了《叽拉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全县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11处252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2处,被各级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项、代表性传承人80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州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个。

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建成了恐龙山镇阿纳大村彝族特色村、中村乡龙泉苗族特色村、傈园新村傈僳族特色村、土官镇芹菜塘苗族特色村、和平镇邓家湾村委会九头山民族特色村、黑井镇民族特色乡镇,在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把民族文化特色有效融入到乡村文化中,各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得以传承。

民族文化校园传承激发活力。开展了 “云南省优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程,组织选派“德艺双馨”的民族文化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普及民族传统文化知识。高峰小学、一平浪民族中学、中村乡叽拉小学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有关知识融入到中小学地方课程和课堂教学中。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选修课程,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的兴趣,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把开展双语教学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结合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达到“民汉兼通”的教学目标,营造和谐语言环境,进一步增强民族亲和力,强化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全县共有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14所,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14所,高峰乡小学被省教育厅、省民委、省文化旅游厅评为第二批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民族体育文化踵事增华。强化少数民族体育基地建设,新建了仁兴镇大箐、一平浪新街子斗牛场,中村乡叽拉舞龙、舞狮基地。土官镇寨脚村委会玉碗水村秋千、磨担秋及广通镇几子湾村委会磨担秋、荡秋千、爬油杆等比赛设施投入使用。民族体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仁兴镇大箐、马鞍、左所村委会,和平镇杨梅山、尖山、大白石岩苗族村每2至3年举办一届的较大规模的苗族运动会;磨担秋、打秋千、爬油杆、上刀山、下火海、射弩、打陀螺、斗牛、斗鸡等颇具民族特色的比赛项目在一平浪镇 “万噜解民族文化节”、广通镇 “彝族情人节”、中村乡傈僳族阔时节异彩纷呈。组队参加省、州民运会,参与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秋千、射弩、彝族式摔跤、陀螺、蹴球、表演项目。秋千、射弩项目获得奖项。中村乡叽拉彝族舞龙队多次参加国际、国内舞龙比赛获得荣誉,一平浪镇中兴井鲁木纳草溪舞龙队到江苏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龙狮赛荣获银奖,高峰乡彝族大刀舞青少年组在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大赛荣获大赛传承奖。

 
上一篇:解决群众揪心事 拉务堵变“拉务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典型事迹纪实
下一篇:楚雄州民族宗教委党组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